我的母亲读书笔记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母亲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母亲读书笔记1《我的母亲》是老舍先生为纪念自己的母亲而写的,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挚情之作,也是其最为优秀的散文代表作之一。
今天,我津津有味地读了《我的母亲》。这篇散文主要讲了:老舍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哺育,与母亲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在老舍母亲过世后,家人为了不让老舍先生担心,直到第二年母亲寿日前夕,才让老舍先生知道。于是,他以一个失去母亲的儿子的心,向读者倾诉对母亲的爱、感激和怀念,写下了散文——《我的母亲》。
老舍先生凭着对母亲真挚的爱,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述了母亲短暂的一生。他毫不吝笔墨细微地描写,突出了母亲勤劳、善良、乐于助人、意志坚强等优良品格和伟大无私的母爱。文章最后以“心痛!心痛!”结束,却让读者落泪!落泪!
与老舍先生爱母亲产生鲜明对比的,是街头上那些流浪的老人。
街头上流浪的老人,衣衫褴褛,头发散乱,驼着背,背着一个麻袋。他们在夏天顶着烈日,冬天冒着寒风朔雪,在又脏又臭的垃圾桶中翻找着一些有用的东西来维持生计。他们有的是没有儿女的,有的是失去儿女的还有的是被儿女抛弃的。老人们整日游荡在街头,有时一天也捡不到多少纸和罐头,他们可能饿一整天,也可能吃了上顿没下顿。一些儿女是因为贫困而无法赡养老人,被迫将老人抛弃;还有一些老人的儿女家境并不贫困,但他们不想赡养老人,将老人遗弃了。我认为无论是家境平寒,还是不想赡养,这些都不是理由,他们应该好好对待自己的父母,父母其实是最希望和儿女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呀!
我从报纸上看到过一幅漫画,虽然作者只用了寥寥几笔,但意味深远。漫画题目是《妈妈的印花布》,大意是:一位母亲用自己最漂亮的印花布包着自己的孩子抱在怀里;孩子长大了,却让年迈的母亲用印花布包着东西离开了家,那位母亲是含着泪、全身颤抖地离开家。母亲在过去用漂亮的印花布包着孩子,把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父母不求回报,只求孩子长大后对自己好;而那个孩子,却将自己的母亲狠心地赶走了,这个孩子良心何在?父母养育了你,供你读书,供你吃饭,可你却将他们抛弃了,本来一家老少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可老人却在街
头流浪,你还有人性吗?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给了你生命,你应当一辈子孝敬你的父母,鸟都可以反哺自己的父母,更何况我们人类呢?我们应该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
这篇散文不仅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明白了,以后一定要对自己的母亲。
我的母亲读书笔记2母亲是伟大的,母亲是无私的。今天,我读到了一篇文章《我的母亲》。我立刻对这篇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文章讲了老舍的母亲是一个勤俭诚实、做事认真、爱花、爱清洁、乐于助人、善良、坚强、爱女儿的母亲,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从来都是勤俭诚实,给邻居做事从不含糊,邻居让他帮忙,他都是有求必应。母亲让老舍上学,虽然十块钱的学费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很多,但对于老舍他们来说却是一笔巨款,结果老舍的母亲还是凑够了十块钱给老舍交学费。
每位母亲都是伟大的。当然,我的母亲也不例外。她是一位慈爱、善良的人。母亲总是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我,在我失望的时候鼓励我。我是在母亲温暖的照顾下成长起来的。她每天给我做饭、洗衣服……不辞劳苦,不求回报。
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是温暖的。
我的母亲读书笔记3在以前,我从来不知道平民写家老舍的母亲。但是今天,我读到了老舍先生写的《我的母亲》。
老舍的作品似一段美妙动听的音乐,又似一壶沁人心脾的浓茶,让人回味无穷。
他的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给亲友邻居们帮忙,她总是跑在前面: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他能做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宁吃亏,不斗气。
老舍的母亲有一点和我的母亲很像,那就是只要让孩子过得好自己做什么都行。
一天,我们上体育课,运动了很长时间,在回家的路上我肚子就自己唱起了“空城计”。于是一到家我就往沙发上一坐,鞋子一扔,照例向厨房里面喊:“我饿了,快点做饭。”过了一会还是什么动静也没有。我又喊道;“妈,你在哪呢,我饿了,快点出来做饭。”过了一会妈妈扶着墙慢慢的走了出来,脸上没有多少血色,双眼无力。我问她:“妈妈你生病了吗?”妈妈说:“儿子,妈妈今天不舒服,你等你爸回来再给你做。”我立刻任性的说:“不嘛,我现在就要吃。”刚说完我知道我说错了,我不能让妈妈有病在干活了。我又不上了一句:“妈妈,你别做了,我去外面买一点吃的就行了。”谁知妈妈却说:“不用了,妈妈给你做。”说完妈妈就走进了厨房。
天暗了下来,打开灯妈妈切菜时的影子映在地上,以前妈妈的影子是挺拔的,,而现在的影子却是弯曲的。切菜的声音也有以前的“当当当”变成现在的“当当当”。有一阵酸楚的泪在我的眼中徘徊。
过了一会,菜炒好了,妈妈端出来了,我上前一看,是一盘鱼香肉丝。妈妈又找来一个苹果说;“儿子,妈给你削苹果吃。”正当这时妈妈一不小心把自己的手划了个口,血顺着手指滴在那盘菜里,妈妈见状立刻端起盘子并说;“妈妈给你重做。”我立刻把盘子抢过来说;“好好的不用重做。”虽然这盘菜已变了味,但是,变得这种味道叫母爱。
这就是我的母亲,拥有与老舍母亲的品质的一位母亲。
我的母亲读书笔记4我读过新语文读本后,老舍的《我的母亲》使我记忆犹新,感触颇深。
在老舍的文中,这是一位含辛茹苦的母亲,这是一位善良的母亲,这更是一位坚强的母亲。
她的母亲“即使在最危险的时刻也要用单薄的身体保护自己的孩子”。在老舍眼里“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实生命的教育”,“她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母亲“最会吃亏”,遇到困难都是“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里落”!
在母亲那里,他看到对一切人和事都应采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当作当然的,他继承了那种“软而硬”的性格。当他的三姐出嫁时,“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凉,脸上没有血丝——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著,咬著嘴唇,手扶著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当老舍入学时,母亲“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然而,当老舍再次想起他地母亲时永远是歉疚地,永远是恐惧。“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香有色,却是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溉的”。当再次回忆起母亲,老舍只能以“心痛!心痛”结尾,无言以对。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著父母 ……此处隐藏6423个字……鲜红微肿的。”再如“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这一处白描从一个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平实的语言中透出几分鲜明和生动。
3、以无华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情感。如“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这一句连用四个“怕”字,表现内心的恐惧,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语言表达则十分朴素。再如“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辛劳困苦。”句中“找饭吃”写得通俗极了。“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这一句充满了感情,但语言却是大白话。
(二)文章以时间为序记叙母亲的一生,却能随着记叙内容的丰富,使人物形象愈来愈丰满,感情愈来愈浓烈,使人物形象与人物的情感循序升华,高潮处结尾。平中有阔,平中有境,平中有思。
【感人佳句】
1、“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街上是那么
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迷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这些语言看似大白话,但蕴含着浓烈的感情,读来让人产生共鸣,深深体验到作者对母亲所饱含的浓浓深情。
2、“她一生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从中读到的分明是一个游子的丧母之痛,感受到的是撕心裂肺的哀凉。
3、文章的最后一句:“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更是以简朴的语句,表现出作者欲言又止又难以尽述的追悔内疚之情和无从说起又没齿难忘的养育教诲之恩。
【读后感言】
《我的母亲》是一篇叫人落泪的挚情之作,老舍“絮叨”起母亲的家长里短,是不吝笔墨的,他那么细微地描写,只为传达一个朴素的道理:“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也许我们都不曾体会过,也不曾知晓过,但作者却深刻感受到世界上没有什么会比思乡情、念母情来得更强烈了。作者把自己比喻成失去了根的花,只剩下内疚而又惋惜不已的哀痛,只能“心痛!心痛!”
作者在文章中叙述了母亲生活中的一些片段,如“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这些都说明了母亲软而硬的个性,而母亲的这种个性又深深的影响到了作者,使得作者拥有了“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与“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相照应。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投下的轨道而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们作为子女的,应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父母,感谢他们的付出,感谢他们带给我们的一切。即便身在远方,也要常回家看看,毕竟那是你永远的根。不要让老人操心,也不要让老人孤独。
我的母亲读书笔记14在《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我认识了一位非常伟大的母亲。她在半夜为孩子做鞋这件事让我最感动,因为我的妈妈也是那样,为我付出了所有。
我小的时候,算是妈妈最累的时候了吧。每当别人家一家子在忙着过年的事时,爸爸只顾埋头忙着整理他的账册,而爷爷呢年纪也大了,所以家里的活全都包在妈妈的身上了。采办完年货,往往是快除夕了,她还得准备饺子、汤圆。调皮的我还时不时给她添麻烦。那是,她总是做做家务,还时不时的跑来看我。我闹了,还得哄哄我。 邻居奶奶常对我说:“你不知道你妈妈有多苦哦,你以后要好好对她啊。”听了好多次之后,我变得不耐烦,只是点了点头,也没放在心上,现在想起来,我还真是不懂事啊。
文章中有一句我记得挺深的“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希希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真的是打在孩子身上,痛在母亲心里。我忽然想到上幼儿园时,妈妈那唯一一次打我。那天,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了,死活都不肯上学,看我这样,妈妈急了。她大吼着问我为什么不想去上学,我什么也不说,就只在那里流泪。妈妈很生气,举起手打了我。后来,我被逼着上了学。当时,妈妈的心里是不是和文中的母亲一样的心痛呢?虽然那次的疼痛让我难受,但在现在看来,还是挺值得的。至少我没有因为那样而放弃学业,让我现在后悔。
这几天,妈妈身上时不时就有一些伤痕,看着就让人心疼。我知道,这都是因为新工作。每天抓钳子,她的手怎么会不肿?大夏天在高温中工作,脖子上长满了痱子,帮她擦花露水时,还听得见她“丝丝丝”地喊疼。我都有一种让她不要去工作的冲动。可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妈妈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就凭我一句话,怎么可能让她放弃呢?我知道这都是因为我。平常,好吃的留给我,我让她吃,她使劲摇着头,还说:“我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难得有时间陪我逛街,满手的战利品 都是我的衣服、文具、鞋子 。对我的全心付出,让她顾不上身体的劳累与伤痛。
想想我的妈妈,再想想文中的妈妈,我才体会到,世界上最重要的,莫过于亲情了。妈妈的爱对孩子来说,是那么的重要。
我是多么幸运,有这份爱伴我成长!我从心底感谢我的妈妈,我会永远珍藏着这份无价的爱!
我的母亲读书笔记15夜深了,靠在床头,一点睡意也没有。随手拿起一本书来看,刚好读到胡适先生写的文章——《我的母亲》。细细品读,对其教育子女的方法略有感触,特举一二,以供自勉。
胡适先生是著名学者,他以温和文雅,博学多才深受一代代学子的敬仰,他回忆起母亲的教诲,在文中深情地说:“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一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感谢我的慈母。”可见母亲的教诲,给他极深远的影响。
1.环境教育;胡适先生自小身体弱,母亲不准他和野蛮的孩子们乱跑乱跳。表面上看,恐其受到伤害,其间包含着环境育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如孟母三迁等典故。以至胡适先生小时不曾养得活泼习惯,待人处世总是文绉绉的。
2.惩戒教育; 胡母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孩子一句,打孩子一下。孩子做错了事,她只一望,孩子们就被她严厉的目光吓住。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把孩子叫醒后再教训;犯的事大,等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后行罚,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哭出声来,因为她教育孩子,不是借此出气让别人听的。她以尊重、信赖为起点,一对一完全严厉教育,突出深刻二字,让子女牢记深省,不能不令人赞叹,其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影响终生。
3.床前教育;每天天刚亮时,胡母让子女披衣坐,清醒后,才说起昨天孩子们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他们认错,有时还以父亲的种种好处正面引导教育,,让其用功读书。细细想来:胡母23岁做了寡妇,又寄人篱下,生活痛苦可想而知,那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与耐心,但为何选择早晨进行教育呢?也许早晨是一天的开始,记忆深刻,!比我们的餐桌前教育效果会更好!
掩卷沉思,胡适先生以平时的笔法,饱蘸感激之情,把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叙写的感人肺腑,真挚情感,跃然纸上。育子之法,也令人深思!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