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1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1我在没读这本书以前,以为这只是一年级的小朋友看的一些小儿科的书,根本不用我们这些五年级的大朋友看这些小儿科的书呢,这是一个一到二年级的小朋友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用不了在日本销售九百三十八万册,也用不着卖的这么火。
直到现在,我才知道这本书有多么好。这本书主要讲了天真烂漫的小豆豆因为淘气被原来的学校开除了,到了巴学园,在与小林宗作校长谈了四个小时的话中觉得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从此她在巴学园认识了很多朋友,例如:高桥君、可爱的美代、漂亮的朔子、乐观的阿泰、开朗太荣君、活泼的天寺君等等很多朋友,还有善解人意的小林宗作校长和温柔的妈妈,他{她}们在一起的一些生活小事,在这六十一个生活小时里,又苦又辣、又酸又甜。这个学校只有五十来个人,每个班只有八九个人,每天过着快乐的生活……
可有一天,巴学园终于敲响战争的硝烟,巴学园毁灭了,孩子们难过的看着巴学园……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2这个学期我看过许许多多的书,有《中国上下五千年》、《水浒传》……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因为书中的生活以及作家的活泼天真和淘气都深深打动了我,还深深刻在我脑海中。
《窗边的小豆豆》主要进述了作者因淘气,在教室大声喧哗,还不时探出头向窗外东张西望而被校长开除,当他到了巴学园后,他仿佛找到自己真正的快乐。在巴学园里,小豆豆认识里许多同学,有秦明、“正男”“小辫子”……巴学园不像普通学校那样,巴学园仅仅只有五十几名学生,令人惊讶的是,里面的教室都是动车构造…… 可爱的小豆豆在校长的带领下变成了大家能接受的孩子。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无数的笑声和感动,小豆豆的淘气有时让我笑得合不拢口。这本书给世界几千万的读者喜悦和悲伤,并且称为了20实际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所以,每一个人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童年。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3都说阅读是输入,但是如果没有输出的输入,就好比没有灵魂的肉体一般。因此,孩子输出的阅读笔记就是读书的魂。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记忆,更是为了思考。
别总是觉得孩子小,就做不了阅读笔记,其实孩子们天生都是脑洞王,喜欢想象、喜欢思考。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做阅读笔记的工具安利给孩子们就可以了。
不过别一提读书笔记,就想到什么长篇大论的文章,孩子毕竟是孩子,简简单单的一张阅读笔记纸,也可以记录孩子们阅读的心路历程。在这里我们就为孩子们准备了几种短小精悍的阅读笔记模板,请笑纳。
就拿《窗边的小豆豆》为例,孩子们读这本书,首先可能会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另外就是对书中的主要人物会有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还会有一定的评价。
最后,是否喜欢这本书,最喜欢哪些部分,读完整本书后有哪些感受和感想呢?引导孩子去思考这些问题,就可以做出一份不错的阅读笔记。
另外,最近流行的思维导图,也是做读书笔记很好的工具。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不但条理思路会比较清晰,也容易及时地把自己的理解也记录下来。
画思维导图也是把书中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提炼出来的一个过程,具有很好的归纳总结功能。
学习画思维导图,对于孩子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会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让我们的大脑细胞飞扬起来,去进行更多的思考。这就要求孩子们学会全局性、结构化、关联性地去思考问题。这才是思维导图最重要的功能。作者:21天阅读挑战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4对于黑柳彻子女士抒写的这篇故事,我一开始是按着读小说的习惯读下来的。第一感觉就是,故事中的世界是纯净美丽的。不是绝对的纯洁,因为那本身就是不可能存在的,恰好是那些细小的却不影响大局的瑕疵,让故事世界的构成更具真实性。正是那纯和的感觉甚至冲淡了设置的二战的背景,亦或者说二战的阴影背景恰恰凸显了巴学园的纯美。
在读过前面之后,我惊讶于作者对这世界的构建(亦或者说是被其中小林先生的教育理念所打动,并为之赞叹),小豆豆所见所闻所感的世界,那样的充满了理想的美感,却又给人感觉如此真实。自由冈像是佛祖居住的净土,而巴学园就是由小林先生一手构建的一方天堂啦。
对于作品的名字,我也很有感慨,一开始(未看前)不知道小豆豆是人名,而且关于主人公名字的介绍我记的很清楚,“彻子”(当时却完全没联想到作者,也是由于开篇的时候完全没注意到作者名字,至今想来还是很惭愧)、“豆豆助”。都体现了父母对孩子浓浓的爱。而且一开始我把“窗边”理解为:窗户旁边。以为是最开始小豆豆在窗边喊广告宣传员的场景得来的,后来,读到后记才有恍然大悟之感。
而且发现整个故事竟然都是真实的,不禁惊叹了良久。
首先谈一下我的联想,不论是阅读文章还是看影视动漫,我都习惯于留意观后的感觉。小豆豆身边的世界就像一片晨光下的菜园子,辛勤的农伯每日浇上清澈滋润的泉水,让青苗在洁净清新中不断的茁壮成长。但是某天,来自天空的大火焚毁了菜园,只有含泪的农伯站在那里。
这种特质的感觉让我想到了看过的动漫,如由贵志祐介先生文字作品改编的动漫《自新世界》其中涉及人类的感情伦理及教育,人类总在不断发展改进自己的做法,教育关乎未来,在其中,探寻教育的真正方法甚至需要让主人公们做到舍生弃命的地步。还有那份清和的风采让我联想到宫崎骏大师的动漫作品,在理想中构建的世界,蕴含着美丽和爱。这般,又让我联想到最近连载的动漫《来自风平浪静的明天》也是讲爱的主题,其中那个戴眼镜的面容和蔼的老师不禁让我想到小林先生(若不论小林先生发型的话)。与这种温和的处处蕴含了爱的教育不同的或者说与之形成对比的第二主人公的父亲,有着严肃的面孔,不爱言辞,却是深知如何启迪孩子,哪怕用微微的暴力也是充满了对孩子的教育与期待。
教育教导,在我认为,就是爱,使其认知爱,体会爱,然后传递爱。个人的爱,到世界的爱。探寻挖掘人性中的美,将世界构建成爱的世界。让世界健康的运行发展,产生更多的人类精神文明。留下一段段令人心存温暖的童话一般的回忆。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5《窗边的小豆豆》是一本教育类的书籍,算是一本自传体小说,作者是日本著名演员、主持人、作家黑柳彻子,这本书是日本有史以来销量最大的一本书,在全球有33种文字发行,被评价为“不仅带给全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被传统学校退学的小豆豆,转学到巴学园里以后的故事,主人公小豆豆是一个活泼可爱、爱说话的小女孩,本书讲述了她在巴学园 ……此处隐藏10302个字……校长改变了她的一生。在巴学园,孩子们听得最多的是诸如“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之类的鼓励,而这些话最容易让孩子获得自信。作为老师的我,我也应该积极地创造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因为因材施教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掌握了因材施教的教师才是最有创造力的老师。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13今天,我又读了窗边的小豆豆。我以不止一的看过这本书。但我还是边看边笑的看完了这本书。
故事主要讲了 小豆豆也就是作者黑柳彻子,因淘气被原学校开除,来到了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指导下,在别人眼里看起来怪怪的小豆豆,成了大家可以接受的小孩。
小豆豆总是能做出让别人出乎意料的事情,但她自己却不以为然。还有小豆豆,几乎从来没哭过,每天都是笑嘻嘻的。这令我非常羡慕 ,因为我不论多开心,还是会有伤心的时候。
巴学园是许多辆旧电车组成的,学生想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只要你走进教室就会看到 有上数学的、有做实验的、有向老师请教阅读的……多种多样的 。
最好玩的是中午吃饭,学生们都会一起唱由小林校长利用英国人划船歌的曲,自己作词的《饭前歌》还有,每个学生都要山珍海味,如果没有,小林校长会给他补上山珍或者海味。
小豆豆最好的朋友,就是她的小狗洛基,又一次洛基把小豆豆的耳朵咬了一下,等到小豆豆的爸爸妈妈发现了以后,小豆豆并没有喊疼,只是不停的说 :" 不怪洛基!不怪洛基!”等到爸爸妈妈答应她以后,小豆豆才放开洛基,站起来。
不论都美好的事,都有不好的一面,洛基丢了,战争毁了这所学校,同学都很伤心,但只有小林老师自己自言自语:“下次再建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呢?”
读完这篇文章,是我深受感触,又是我明白了遇事要用笑容面对,不要哭泣!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14这个暑假,我读了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我深有感触。
这本书讲了一名小女生小豆豆在二战中上小学时的经历。小豆豆因为淘气,被原来的学校退学了。她到了一所新的学校——巴学园。在这里,她的行为和表现大不一样,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小豆豆从一个调皮捣蛋变成了每天都被校长夸的好孩子。小豆豆巨大的变化让人惊叹不已。读完这本书,也让我想起了《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同样也是讲述了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友爱、相互珍惜和相互帮助的故事。
我最喜欢的一段是小豆豆和小伙伴去野炊的那一段,这也使我想起了我的一次经历,不过那不是在野外,而是在家中。
那是去年的暑假里的一天,我和爸爸说,今天的午饭我来做吧。爸爸开始还不相信我能做饭,后来在我的再三恳求下,答应让我试一下。爸爸告诉我今天要做的菜有丝瓜毛豆米炒鸡蛋、烤鸭冬瓜汤、手撕包心菜和凉拌西红柿。我和小豆豆一样,先去准备食材。我撕好包心菜,剥好毛豆米,最后又把丝瓜、冬瓜的皮刨掉。做完这些之后,我又仔细地把食材洗干净。下面就该做菜了,把烤鸭放入锅中,放入水,等烧开一会后把切好的冬瓜放进去,再焖一会儿。一盆香气四溢的烤鸭冬瓜汤就做好啦!下一个菜是丝瓜毛豆米炒鸡蛋。我在锅中放入油,等油热了,把打好的鸡蛋倒入锅中炒熟。然后依次放入毛豆米、丝瓜翻炒,再加点水,一点盐,很快,丝瓜就炒好了。就这样,我又做了手撕包菜和凉拌西红柿。
看着桌上做好的菜,我得意极了,快快乐乐地把饭和筷子准备好,大喊一声“爸爸、妈妈,开饭啦!”爸爸妈妈一边吃,一边不断的夸奖我,我心里也美滋滋的。
自己动手做的饭菜,真是香啊!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15今天,我读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这本书是著名的日本作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的代表作。
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小时候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妈妈带她来到巴学园。而小林校长却经常鼓励小豆豆:“真是一个好孩子呀!”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鼓励下,小豆豆由一般人眼里“怪小孩”逐渐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优秀的好孩子的故事。
小豆豆和同学们在学校里无拘无束,天马行空,随心所欲的实践着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小豆豆和小林校长几乎没有师生之分,少掉了学生在老师面前的拘谨,仿佛他们就是朋友一样。小林校长还让他们想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往自己所喜好的方向发展。小林校长还十分了解孩子们,让他们毫无顾忌地去玩,去动,去实践,让他们在学校里自由自在的学习,玩耍。这种教育方式,在我们中国的小学生看来,一定非常羡慕,但又认为只是不可能的,是异想天开。而这正是中国和外国教育的差异,中国的教育是死板的,而外国的教育则大多数是开放的。
巴学园的上课方式很特别。在第一节课开始的时候,老师就把当天课程表上全部课程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告诉孩子们,让他们选则自己喜欢的那道题开始做。小学生们就从自己喜欢的那门课开始学习,先上语文课也行,先上算术课也行,先上绘画课也行,都是可以的。所以,喜欢作文的小学生在写作文,喜欢物理阿泰点起了酒精灯,把烧瓶烧得“咕嘟咕嘟”冒泡,或者做着其它的实验。这些在已经习惯了规规矩矩的我们,这似乎都是“天方夜谭”。但这一切全是真实的。这样,随着学生们年级的升高,老师就能逐渐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对问题的思考方法以及学生的个性。由此,老师能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这样是十分有效的。中国的教育性质说白了,其实就是在压迫,在扼杀我们的童真。我记得丰子恺老先生曾画过一幅画,画的名字叫“教育”。上面画了一只巨大的手,将一个哭得惨兮兮小孩硬往一个人形模版上压。这幅画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现代教育的状况:压迫。记得小林校长说过:“无论哪个孩子,都具有优良的品质,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发现这些品质,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他还说:“不要硬把孩子塞进老师设计好的模式中,要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因为孩子们的梦想远比老师计划的还要远大。”还记得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秋生说过:“不要把孩子放在与成人对立的强制的轨道,成人要尊重孩子、了解孩子、解放孩子,做到真正从儿童出发,倡导儿童本位。他问了一个沉重的问题:“怎样让我们的孩子,更像一个孩子?” “作为成年人、作为父亲、作为老师、作为校长,不知不觉中做了摧残纯美的童年生活的刽子手。我们以爱的名义做着伤害爱的事情。成人把自己以为重要的喜欢的强加给孩子,从来没有平等地蹲下来问孩子需要什么。成人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孩子的生活被成人所控制,是孩子的悲哀。”
但在中国现在的教育形式下,我想没有哪个老师敢这样吧。记得有一个外国老师曾到中国来教英语。他的教育方式很开放:上课时可以直接发表言论,如果遇到意见不一,还可以当堂讨论,学生们还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上课。这种方式,学生们很快乐,老师很轻松,上课的效率也很好,我们何乐而不为呢?而有许多家长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这个外国老师的方法不对,应该对学生严加管教,不应该这样无拘无束得学习,他们认为这样是教不出的好学生的。后来,在家长们的压力之下,这个外国老师被迫辞职。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鲁迅先生的“救救孩子们”。我多么迫切希望国家能够改变教育观念,保留我们的童真,让我们快乐的学习吧!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