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岛》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鸟岛》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鸟岛》教学反思1窦桂梅老师指出:语文课堂永远要为学生的生命发展而奠基。提以不管低年级还是高年级,语文课都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鸟岛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课文,我的教学重点是抓整体感悟,抓读中感悟,学字学词,披文入情,指导学生在读中体会鸟多,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一、联系生活切入,拉近文本与现实的距离,抓整体感悟。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我们古田著名的翠屏湖内景区都有哪些小岛啊?”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鸟岛、蛇岛和锁岛。”“鸟岛上最多的是什么?”“鸟”。一下子把学生的感知与课本拉近了。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说读懂了什么。由于课文有拼音,学生大都能独立阅读。读后有的说:鸟岛上的鸟真多,有的说:是鸟窝真多,还有的说:鸟蛋多。我又让学生连起来说:鸟岛上鸟多,因此鸟窝也多,下的蛋自然就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鸟呢?学生有的说,那里适合鸟生长,有的说那里有很多鸟爱吃的食物,还有的说那里没有鸟的天敌。还有的说,那里没有人抓鸟。最后老师总结,鸟岛是鸟的天堂,那里的人们都知道爱护鸟,鸟是人类的朋友。
二、读准确读流畅,读懂课文涵盖内容,抓披文入情。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这就是说,只有引导学生抓重点字词句,把课文读准确,读流畅,才能充分体验到文本所表达的内涵,只有“披文入情”才能“情动而辞发”。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品词品句,体味文本的景色之佳,情感之浓,文字之美。同时,我将朗读和理解词句溶于一体。通过看图演示、动作演示等方法理解词义。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进一步体会鸟岛上鸟的多。用换词法加深“挨”的理解,通指导看图读懂“密密麻麻”的意思,从中感受到了鸟窝的多,再通过想象句,加深对“陆续”的理解。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体味文本的景色之佳,情感之浓,文字之美。
三、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学生想象能力,抓语言训练。语文课就得要有语文味。在本课中,我将语言训练寓于读之中,说之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实实在在的语言训练。如:抓住了文本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感悟鸟岛上鸟多的情景,用“有的 ,有的 ,还有的 ”句式说话。让学生融合着文本的主流价值和意蕴自由地展开想象,既训练了句式,锻炼了语言,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课文《鸟岛》的课堂教学给了我不少启迪和思索。“以学生为本”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叶圣陶先生也早就提出,“学生犹如有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机能,只要给他以适宜的培育和护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长成佳谷、美蔬、好树好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懂得启发和唤醒,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如何激发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回顾整个教学中,学生动的多,思维比较活,但读出感情还有所欠缺,对生字的理解也欠主动,虽然当场都会读和组词,但有一部分同学却没有记住牢,规范书写强调不够,以至在听写时,有的写不规范,有的遗忘。同时评价性语言还不够丰富,语言应变能力也有待提高。还有一个同学,只会照写,让他开声读比登天还难,因此,我一直忍着不批评不发火,每节都而着性子提问他,启发他一有进步就表扬,这节课他终于读出了一点声音,会读准生字了。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此话一点不假。夸一夸,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就会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才能不让一个差生掉队。
《鸟岛》教学反思2我在教学《鸟岛》一文时,有这样一个环节:
师:(教师作记者,采访作游客的小朋友)在岛上,你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鸟儿,他们有的展翅飞翔,有的引吭高歌,有的在湖中嬉戏,有的在给鸟宝宝喂食物……
生:我看到了好多好多鸟窝,密密麻麻的,一个挨着一个。
生:我看到树上、地上到处都是鸟蛋。
生:鸟窝里有很多鸟蛋,窝外的地上也有许多鸟蛋。
生:鸟窝里有幼鸟,它们还不会飞。
……
师:多么有趣的小鸟,多么可爱的鸟蛋,我们回去的时候,捉几只小鸟,拿几个鸟蛋留个纪念,好吗?
生:好!(小部分)
生:不行!不行!(稍停一会儿,大部分学生醒悟过来,发表意见)
师:为什么?
生:鸟妈妈找不到小鸟,会着急的!
生:小鸟离开了妈妈,它会哭的,多可怜啊!
生:鸟蛋里也有小鸟啊!
生:虽然小鸟不会说话,但是它和我们一样,也是有生命的呀!
生:我们应该爱护鸟类,因为鸟是人类的朋友。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看来,大家都是爱鸟护鸟的小卫士。
……
反思:
课堂是素质教学的主阵地。我们的教书除了教给知识还需要育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因而,在阅读教学中,应抓住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学。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并没有作苍白空洞的说教,而是故意误导,引起学生的辩论,引起对爱鸟护鸟的思考。这样组织教学,揭示出语文教学中“文道结合”教学规律的重要性。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关系,思想教育仍停留在较浅的层次,应该请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真正做到爱鸟护鸟,相信效果会更好。
《鸟岛》教学反思3鸟岛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课文,针对我的研究主题:抓关键词,品读感悟。我在教学中注重抓重点字词,指导学生在品读中体会鸟多,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我在本课的教学中
一、引领学生品味具体词句,在读中品,品中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这就是说,只有引导学生抓重点字词句,把课文读准确,读流畅,才能充分体验到文本所表达的内涵,也就是有“披文入情”而“情动而辞发”。在读书过程中,我将朗读和理解词句于一体。通过看图演示、动作演示等方法理解词义。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体会鸟岛上鸟的多。如在教学中,通过换词法理解了“挨”就是靠意思,通过画简笔画、学生做用手势做鸟窝理解“密密麻麻”的意思,从而感受到了鸟窝的多,通过看动画、创设情境理解了“一群一群、陆续”两个词。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品词品句,体味文本的景色之佳,情感之浓,文字之美。
二、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语文课就得要有 ……此处隐藏8186个字……处:
1。语言过于啰嗦。也许是平常上课不注意,总是担心他们不懂,稍不留神就反反复复地唠叨起来,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时刻提醒自己学会言简意赅,不要反复说。
2。学生的主体性表现的不强。课堂是孩子们的天下,老师应该起到引导作用。上完课后,我感觉当学生回答不出时,我不应该代替学生回答,这样就等于抢了他们的权力。我应该学会去引导他们,用施老师的话说“他们不会想到哪去的!”所以,不用怕!
3。过渡不够自然和优美。过渡就像是一座桥,桥搭的不好,就不能顺利连接两端。我的过渡语比较单一,直来直去,缺少美感,有时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直接说“读第几段”,没有趣味性。这个方面真得好好学习啊!
这篇文章上下来,感受最深的是:好课还得多磨!关键是别人的意见很重要,平常自己上课很难发现自己的缺点,在人家面前就一览无遗了!
《鸟岛》教学反思12《鸟岛》一课介绍的是闻名中外的鸟岛上鸟多、鸟窝多、鸟蛋多。课文第二小节有这样一句话:每年春季,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群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其中有一个词“陆续”,怎样飞才叫陆续飞呢?我请一组小朋友上来表演一下。表演完以后,我就提问:他们是怎样飞的?生答:有先有后,一个连着一个,不是一齐涌上来的。我趁机总结:一个连着一个,有先有后,这就叫陆续。鸟岛上的鸟儿们一群接着一群,一群先飞来,另一群再飞来,今天有鸟儿们飞来,明天还有鸟儿们飞来。平时我们还可以说:下课了,同学们陆续走出教室。
这样从事先的排练到表演,再到例子的讲解,学生对陆续都已经懂了,课后做的大练习册也没有一个人把“陆续、继续、连续”搞错。
当讲到“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时,我把事先画好的鸟窝密密麻麻地贴满了黑板,学生一下子就把鸟窝多的语气读了出来。并且请他们上来画一画玉白色、青绿色的鸟蛋。一说到画,个个摩拳擦掌,准备上来大显身手。我叫了两组学生,只见黑板前挤满了一个个抬着头努力画的学生,也可谓是“密密麻麻”,惹得下面一阵阵笑声。最后,杰作画完了,不用说也猜得到,黑板上全都是满满的鸟蛋,最后一句话中的“窝里窝外、到处”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下也读得很好。
《鸟岛》教学反思13[片段]
师:来到这么美丽的鸟岛,你们愿意做一只快乐的小鸟在鸟岛上生活吗?
生:愿意。
师:那就飞起来吧,跳起来吧!叫起来吧!去找你的小伙伴去吧!(放轻音乐,让孩子轻松体验鸟儿生活的快乐。)
师:小鸟,小鸟,你喜欢这里吗?为什么?
生:我很喜欢这里。因为这里有许多的小伙伴。
师:小鸟,小鸟,你生活得快乐吗?为什么?
生:我生活得很快活,很高兴,因为有许多伙伴一起做游戏。
师:小鸟,小鸟,你在忙着干什么?
生:我在忙着做窝,准备生宝宝。
师:小鸟,小鸟,这儿的游客这么多,有人伤害你们吗?
生:没有,没有,他们对我们可好了,给我们带来很多食物,是我们的朋友。
……
师:鸟儿们,你们知道吗,你们居住的小岛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 ),是个(
)的小岛,在中国有名,在外国也很有名。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小岛留在记忆中。来捧好书本读全文,边读边放小电影,请表情,动作来帮忙。
师:小朋友们,今天的旅游开心吗?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只要找重点词就能读懂句子的意思。
[反思]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先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鸟岛上的一只小鸟,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在学生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在鸟岛上飞翔的时候,教师进行了随机的采访。
在对话中,揭示了鸟岛上鸟多的原因,也揭示了课文所要体现的中心------鸟是人类的朋友。
《鸟岛》教学反思14《鸟岛》这篇课文写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类活动的情形,课文在介绍鸟的有关知识的同时,还突出了人与鸟的朋友关系,意在让学生从小增强环保意识,懂得爱鸟、护鸟。
我在教学《鸟岛》时,主要围绕“鸟多、鸟窝多、蛋多”,一点突破,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主动积极地思考,自由讨论、回答,加深理解,在感受的基础上欣赏,在理解的基础上评价。首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想象热闹的场面,入情入境,充分想象后,指导感情朗读。毕竟生活中学生与鸟儿接触的还是很平常的。有的学生会说门前电线上停留着的麻雀很多,有的学生会看到农家院子里的家燕安心在窝里哺育后代。而鸟岛上的鸟多得更加壮观,更加迷人,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我让学生设身处地当一回游客,想象鸟岛上的“三多”。在这样的鸟岛上,你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用上有……有……有……的句式说话,学生观察鸟儿,借用《美丽的丹顶鹤》中的句式进行仿说“有的……有的……有的”岛上的鸟儿多,鸟窝多,鸟巢多,许许多多的鸟儿在那儿筑巢安家,养育后代,可见鸟岛的环境是鸟儿们多么地喜欢。引导学生说一说。再结合自身在护鸟行动中的表现,或者谈谈护鸟师使者需要做到的要求有哪些。学生发自内心的话语,才能真正深入人心。
《鸟岛》教学反思15看了邓老师公的课,我真的被鸟岛上秀丽的风光,翔集的鸟类吸引住了,仿佛自己就身处课堂,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赏析,一起感悟……虽然本课也不尽完美,但它多少会给我们一些启示,一些成功之处值得我们学习,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主动探究
首先邓老师能在上课伊始,播放鸟岛的有关图片,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走进鸟岛,并徐徐展开画卷,以图片作为导入新课的凭借,可以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驰骋丰富的想象,引领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全身心投入本课的学习。
二、运用媒体解决难点
理解“陆续、密密麻麻”,也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个难点,而邓老师巧妙地运用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鸟岛的同时,又对学习内容进行了渗透理解,先大体感受了“陆续、密密麻麻”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学得轻松、主动、愉快,体现了主动学习的快乐。
邓老师还通过课件播放课文有关图片,让学生看到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类活动的情形,插图中的静态的、呆板的景物都变成了动态的、活泼的生活画面,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整体感知词语,在色彩、形象、声音中整体感知语言,在思索、探究中理解语言。
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出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设置疑问,开发思维,创设活跃的思维环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激起学生探讨兴趣的系列问题,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训练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而且会在师生连续的问答中引导思路,教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出示地图,用直观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青海湖鸟岛的位置,既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又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我觉得邓老师这节课有一个小小的不足就是在学生写字时没有强调学生的写字姿势。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