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的幼儿园小班说课稿范文集锦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小班说课稿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篇1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综合活动《我爱洗澡》。
一、说教材
《课程指南》中对教材的选择有这样的一段话:教材的内容应源于幼儿现实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而应彩云老师也曾说过:" 真正的教育是生活与生活的摩擦,教育要回归生活。"鉴于以上种种原由,我选择了《我爱洗澡》这一题材作为本次活动内容。
许多家长反映天气变冷孩子在家就不太爱洗澡,本次活动我力求从真实情景出发,激活幼儿的认知需要,让幼儿快乐的体验洗澡的过程,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本活动既贴近孩子的实际,又满足了他们的需要,同时还能在活动中将幼儿零碎的经验进行整合,有利于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幼儿快乐情绪的激发、观察感受体验为主要目的,在活动中渗透多种知识经验与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活动中获得发展。
本次活动目标定向为:
1、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扭动肢体,感受洗澡后的快感。
2、教育幼儿讲卫生,爱清洁,产生喜欢洗澡的情绪。
在目标的确立上我考虑到了整合性,如在体验、感受等的活动中,突出了情感、态度、习惯等方面的价值取向。
准备:
1、《我爱洗澡》音乐。
2、布娃娃,脸盆(替代浴缸),香皂,毛巾,爽身粉一盒。
3、洗澡用品图片。
三、说教法
《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本次活动我主要用了三种教学方法: 整体教学法,演示法和情境教学法。将知识与概念隐含于幼儿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中,引导幼儿在情境中感知与体验,主动地习得知识和技能。
教学手段:通过循序渐进,动静交替,师幼互动的手段达到目标。
四、说教学程序
1、"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布娃娃洗澡,引起幼儿兴趣。
听娃娃的哭声,出示布娃娃。教师以布娃娃的口吻伤心地和小朋友说:"我是个脏娃娃,没有人和我玩了!"引导幼儿想办法来帮助娃娃。
2、教师给娃娃洗澡,示范洗澡的正确方法和顺序。
3、大家来洗澡。
提问:娃娃是怎样洗澡的?请幼儿用语言或动作来表达。娃娃洗澡都用到了什么东西?老师也为宝宝们准备了一些洗澡用品。(观看洗澡用品图片)。今天我们也来洗洗澡吧,教师按洗澡顺序带领幼儿练习一次。
4、播放音乐《我爱洗澡》。幼儿做拧水龙头, 抹香皂的动作,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有节奏地扭动。此环节可以满足幼儿的表演欲望,也能让幼儿在表演中充分地抒发他们的快乐情感,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5、香宝宝来了。(抹爽身粉)
表演结束,给幼儿抹爽身粉,幼儿间相互闻一闻," 哇!香极了"。师生一起带娃娃一起去外面晒太阳,结束活动。
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历年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篇2一、说学习需要分析
“幼儿关注和发现生活中的科技成果。”这个目标属于科学领域的范畴。《纲要》中提出: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这里提到了几个关键词:生活、熟悉,可见我们选择的科技成果的内容应该是从孩子的生活出发,为幼儿所熟悉的。
根据这个指导思想,我选择了“手机”,因为现在的家庭中至少有两部手机,有的甚至更多,孩子用手机打过电话、拍过照片、玩过游戏、听过音乐,他们对手机有一定感性认识,教师把课的重点定位在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手机作为现代科技成果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它相比于固定电话在外形上更为轻巧,携带方便,使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它,在功能上比固定电话更为齐全,除了最大的功能:打电话外,还附加了照相机、摄像机、随身听、游戏机、闹钟,甚至电脑的功能。但作为小班第一学期进行的教学内容,我选择了幼儿最为熟悉的两大功能:打电话与拍照入手,引导幼儿去关注和发现手机的其它功能,让孩子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二、说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手段,让孩子了解手机的部分功能,使幼儿知道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
2、通过打电话游戏,让孩子初步感知点与数的对应,学习打电话的方法。
三、说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手段,让孩子了解手机的部分功能,使幼儿知道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
四、说活动难点:
学习打电话的方法。
五、说活动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
六、说活动准备:
固定电话一部、智能手机一部、手机图片、视频
七、说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手段,让孩子了解手机的部分功能。(解决重点目标)
(1)、观察比较固定电话与手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知道手机的功能之一:打电话。了解手机的特性:小巧、携带方便,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它。
此处用到观察法,好处是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主动积极探索。
(2)、比较照相机与手机,并进行讨论,了解手机的功能之二:拍照片。(出示平时用手机给宝宝们拍的照片进行引导。)
此处用到比较法和讨论法,好处是学习的主动性强,不断积极探求而推动活动进一步深入发展。
(3)、了解手机的其他功能:(如打游戏、听音乐)
师:科学家可聪明了,他们发明的手机本领越来越大,除了可以打电话、拍照以外,你还知道手机有什么本领吗?(如听音乐,可现场演示)引导幼儿去关注手机的其他功能,进一步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2、运用手机的最大功能学习打电话:(解决难点目标)
师:宝宝现在想不想爸爸妈妈,可是,我们在幼儿园,爸爸妈妈在上班,怎么办呢?(教师在这里要注重情感的引导)
教师有选择性地提供一组号码的小圆点,让孩子数数小圆点的数量,数对了,电话 ……此处隐藏6799个字……、演一演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对诗歌产生兴趣。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春雨有更深刻的了解,我采用此法,在说说演演中引导幼儿体验、理解植物的对话,始终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1、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幼儿探求知识的动力,它会使幼儿产生学习需要,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因此,我用一段有滴答下雨声的录音来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
2、认识植物:
滴答滴答,下小雨啦,谁会很开心呢?教师展示画面中拟人化的种子、梨树、麦苗,让孩子认识一下诗歌中出现的植物,因为如今的孩子对于这些植物是很陌生的,而画面中这些笑容灿烂的植物一定会吸引孩子的眼球。
3、理解诗歌:
我在设计这一活动时,打破以往上语言课的常规模式,先欣赏诗歌,再请幼儿回答的方式。我设计成讲述在前,欣赏在后的形式,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角,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思考、想象,大胆讲述,更好的理解诗歌的内容,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诗歌的重难点是理解、创编对话部分,知道春雨与万物生长的密切关系。我这样设计:滴答滴答,下小雨啦!种子娃娃、梨树娃娃、麦苗娃娃,它们正开心地说着话呢!你们想听听它们说了什么吗?你想听哪个娃娃说的话呢?根据幼儿的意愿,教师随机播放诗歌中的对话内容,虽然这打乱了诗歌中出现植物的顺序,但这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然后让幼儿说说:种子娃娃为什么要说“下吧,下吧”?它要干什么呀?让孩子知道这些植物要喝了雨水,才会发芽、开花、长大。随着一幅幅画面的出现,激发幼儿的兴趣,运用画面提供的线索,让幼儿尽情想象,并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发挥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最后让孩子们学念诗歌中的对话。
3、创编诗歌:
诗歌的创编也是活动的难点之一,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是要唤醒孩子的经验,并将经验用诗歌中类似的语言表现出来,我这样提问幼儿:“春雨过后,种子、梨树、麦苗会发芽、开花、长大,还有哪些植物也会说这样的话呢?”让孩子拓展经验,创编诗歌。如柳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诗歌第五段,也可以用替换的方法进行创编。可以这样问:“小朋友看见下雨,除了种瓜,还会要干什么呢?”让幼儿尽情想象,并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发挥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
4、欣赏诗歌:
请幼儿配合画面再次欣赏,引导幼儿感受诗歌所表现的春天万物生长的美好。视听结合,把幼儿带入一个有声有色的春雨图中,通过视觉听觉的结合,有助于幼儿理解诗的内容。
5、表演诗歌:
在幼儿对诗歌有充分理解与感受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学说对话,并自选角色,戴上头饰,配合发芽、开花、长大、种瓜的动作进行表演。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万物生长欣欣向荣的感受,也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较好地将艺术融入了科学、语言,达到比较完美的统一。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篇7教材分析:
《小鸡吃虫》这个活动应该是幼儿较为感兴趣的活动。活动的两个主角取决于幼儿的生活,在平时的区角活动中,我们投放的"小动物喂食"中就有小鸡和毛毛虫,幼儿对这两个小动物比较熟悉,有一定的知识经验。而且小鸡圆鼓鼓的身体,尖尖嘴巴的形象,深得小朋友的喜爱。小班幼儿对数的概念已有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能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物体的数量,并按数去出物品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我们年段选择了这一活动作为一课三研的教案,是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并考虑的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爱好。
说活动目标:
结合我对教材的分析,小班幼儿的特点及计算发展的水平,我设计了以下几点目标:
1.喜欢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小班的幼儿寄教于玩,通过玩乐学习到知识经验,培养幼儿对于数学活动的兴趣才是根本,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助力。
2.乐意用感观观察、探索周围的事物,感知游戏中3以内的数量。
3.能根据自己身上的数字找到相应数字的篮子和相应数字的小虫。
说重难点:
我将目标3能根据自己身上的数字找到相应数字的篮子和相应数字的小虫。作为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小班的幼儿虽然对数的概念已有一定的认识,但按物取数对小班的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小班幼儿按物点数时,多数幼儿不能把嘴里数的和手指点的物一致起来,原因在于大多数父母在教孩子数数时,没有和实物配合起来,所以此次我们准备了箩筐小鸡和毛毛虫,通过与实物的配合突破难点。
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为本次教学活动准备了充足的材料:我准备了实物毛毛虫若干,用以突破重难点。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角色的扮演也使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更高,所以我能准备了小鸡头饰15个;母鸡头饰1个;老师扮演鸡妈妈,教师扮演鸡宝宝。除此之外为了让幼儿有更好的活动环境,和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我们布置了篱笆和草地,让幼儿能够在情境游戏的过程中积极的学习,使每个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去。;
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分为三大块内容:1.教师扮演母鸡妈妈,小朋友扮演小鸡宝宝导入游戏情境。2.小鸡练本领,通过教师出示的数字,来按照教师的指令做相应数量的动作。3.游戏《小鸡找虫》,按数取物。4.小鸡与鸡妈妈一起跳律动结束活动。"理解--感受--体验", 由浅入深,从理解到感受,使幼儿已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直观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让孩子真正理解、并学会按数取物,我将四大块内容设计以下环节:
第一大环节教师扮演母鸡妈妈,小朋友扮演小鸡宝宝,一起唱《小小蛋儿把门开》。次环节角色扮演意在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引起幼儿的注意力。
第二大环节小鸡练本领。老师出示数字"1",请宝宝们看这是数字几?象什么?请我的小鸡点一下头。在出示数字"2",请宝宝们看是数字几?像什么?请我的小鸡蹲两下。最后出示数字"3",请宝宝们看是数字几?象什么?请我 的小鸡拍三下手。让孩子们边做动作边数数,此环节目的是让幼儿熟悉数字,理解数字相对应的意思。通过鸡宝宝练本领初步感受"按数取物"。
第三环节游戏《小鸡找虫》。为了更好的游戏我把他分成了三个小环节:一鸡妈妈交代游戏内容及要求:请宝宝们看妈妈身上有一个数字宝宝,它是几呀?一会妈妈找虫时要先找到自己的3号篮子,再去找3只小虫子,找的时候请宝宝和妈妈一样要边数边找。这一环节很重要,只有交代清楚游戏的内容,幼儿才能正确的游戏。二幼儿操作,小鸡找虫。教师先请宝宝们看清楚自己身上的是数字几?然后按妈妈的要求去找虫子吃吧!这里让幼儿有一个体验的过程,只有自己操作了和经历的事情幼儿的印象才会深刻。在这里教师特别要注意鼓励能力弱的幼儿。之后一个自查、互查和教师查的过程,帮助个别错误的幼儿纠正错误。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