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和羊》说课稿

时间:2025-11-04 23:36:30
《骆驼和羊》说课稿4篇

《骆驼和羊》说课稿4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骆驼和羊》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骆驼和羊》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骆驼和羊》是人教版第三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童话故事,讲的是骆驼和羊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谁也不服谁,因而争论不休,最后只好找老牛评理的故事。童话是通过一个浅显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教学这类课文,我觉得学生本身就是有兴趣的,只要让学生多读,有感情的朗读,就会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理解老牛的话,明白其中的道理是课文的重点;能说出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会怎么想怎么说是课文的难点。

因此,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本课重点是借助汉语拼音,正确的读出“俩、盛、输、跪、模、扒”等字的字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理解老牛的话,懂得要正确对待自己和正确对待别人。

二、设计理念:

我觉得语文教学应以阅读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本课教学是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自读、精思、感悟的学习过程教学中,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和亲自实践的机会,力求做到生生和作,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设计:

1、 结合课文朗读让学生自己学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感知生字的字音,然后通过检查朗读生字和朗读课文,强化生字读音。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教给学生通过看图、联系上下文或动作表演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茂盛”通过看图理解,“大模大样”结合动作理解,“评理”联系上下文理解。

2、在教学中,我采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以自读字悟为主线理解课文内容。在备课时我把心思“我怎么让学生主动来学”上,注重课堂的动态形成。我安排了以下三个环节:

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再精度重点端再精读重点段,突出理解的重点,即老牛的话。学生反复朗读老牛的话,理解骆驼和羊的长处、短处各是什么,让学生了解再特定的情况下,长处能成为短处,短处也可能成为长处。再通读全文,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体会里面所包含的哲理。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低年级阅读阶段目标的第一条,阅读教学就应把“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感受朗读的乐趣”作为起步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教师利用各种手段把学生带入课文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下,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愿望。我这样导入新课:自然界中许多动物,他们和你们一样也经常发生矛盾。这一天,骆驼和羊碰到一起,他们就吵起来。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争吵吗?请同学们快打开书,读读课文就知道了。《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低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乐趣”作文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教师借助各种手段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激发主动读书的愿望。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就能主动地获得知识。在学第一自然段时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读,激起他们互不服气的心理,分角色朗读,读出双方的不服气。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和学生互相读,激发读的高潮,在有趣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兴趣。

结合插图,教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内容,品读精彩段落。课文第二自然段,学生能够轻而易举读出骆驼吃围墙上的树叶的轻松,但对羊吃围墙上树叶的着急和吃力可能读不准。我引导学生先看图,再让学生边读课文边看图,之后边读课文边做羊吃树叶的动作,然后在课文中找出羊吃树叶的动词,最后读羊吃树叶的句子。这样,学生朗读时注意“抬”、“扒”、“伸”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就能体现出羊吃树叶的着急和吃力。

四、说板书:

我让学生通过总结课文学习的收获来进行板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骆驼和羊》说课稿2

《骆驼和羊》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运用拟人手法,写了骆驼和羊各自夸耀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最后通过老牛指出要辩证看问题的道理。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我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

根据课程标准,我首先制定了本科的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组织词句的能力。

2、借助换部首或加部首识字法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当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每篇课文都有其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应找准并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不能面面俱到,平均用力。《骆驼和羊》这篇课文寓意深刻,一些词句,特别是课文2-4小节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较难理解,经过反复琢磨,我把教学重点定为:在语境中识得本课所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2-4小节。教学难点定为:深入学习课文内容,懂得要正确对待自己和正确对待别人。

根据已定教学目标,在第一小节教学中让学生直接带着“骆驼和羊为什么争论起来”这一问题来阅读,使学生通过骆驼和山羊的两次对话,理解他们都在夸自己好,互不服气。在读好课文对话后,试着去掉对话前的提示语,积累课后句子:骆驼做一件事,证明高比矮好;羊也做一件事,证明矮比高好。

课文第二小节是本课的重点段,我在讲读第二小节时,以表示骆驼和羊动作的词句为突破口。通过看图、读文、找表示动作的.关键词,来加深对这些词句的理解。例如:抓住骆驼一抬头就轻而易举地吃到树叶,与羊举起前腿,扒在墙上,脖子伸得很长,仍吃不到树叶的鲜明对比,让孩子了解到骆驼是如何证明长得高好。与此同时,通过找动词并演一演的形式,将动态的图画与形象的文字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仅降低了难度,使学生对动词易于理解,而且还渗透了学法的指导:让孩子明白对于一些难懂的长句,我们可以通过找关键词的方法,理清课文脉络,帮助理解。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朗读能力得到和谐发展。

课文二、三小节叙述顺序和叙述方法基本相同。所以在学生掌握了第二段的学习方法后,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以四人一小组的形式,学习课文第三小节,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小节也是本课的重点段。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文,完成课文填空。借助填空,帮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寓意。

二、 ……此处隐藏1115个字……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创设情境让学生分别读出骆驼和羊的语言。

(2)课件出示,体会它们的语气

我可以做一件事情,证明高比矮好。

我也可以做一件事情,证明矮比高好。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之处?什么叫证明?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读出骆驼和羊在说话时的骄傲、不服气的语气。

前排矮个同学表演羊,后排高个同学表演骆驼,分角色朗读,读出双方的不服气。再同桌对读。让学生在生生互动中体验角色心理,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这样学生在有趣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兴趣。

最后用它们怎么证明?(用一件事来证明)导入第二、三段的学习。

1、出示图,观察他们来到了哪里?看图理解“围墙”。

2、重点理解“园子四面有围墙,里面种了很多树,茂盛的枝叶伸出墙外。”从中体会出枝叶很高。

3、骆驼和羊是怎样表现的?

骆驼的表现:通过增减还正的方法体会骆驼吃到树叶轻而易举。

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树叶。

骆驼抬头吃到了树叶。

读读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感受?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羊此时又是什么样子?用—在文中把羊的动作画下来读一读可以批注一下你的感受。

(羊:抬扒伸吃从中看出羊非常的使劲确吃不到树叶。)

课件出示羊和骆驼的表现让学生对比读

4、想一想为什么骆驼能吃到树叶而杨却吃不到?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骆驼用一件事情证明了:高比矮好

此时的骆驼是什么心情?(得意)

再读读骆驼的话“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高比矮好。”

如果你是小羊,你有什么要说的?(不服气,要用一件事证明自己的观点)

5、我们来看看小羊是怎样证明的?

(1)我们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用了什么学法?(总结)

来到什么地方?骆驼的表现羊的表现证明了什么

(2)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学生自学反馈

门什么样?(又窄又小)

面对这样的门羊什么样子?(大模大样)

学生表演朗读

骆驼有什么表现?(跪低钻钻)

什么是钻?骆驼为什么钻?对于骆驼来讲什么样的门才能进去?

通过这件事情证明了什么?(矮比高好)

6、讨论一下:到底是高好?还是矮好?

7、我们听听老牛是怎么说的?

(1)课件出示老牛的话,读一读,你有什么不懂得地方?

(长处、短处)根据板书理解骆驼和羊有什么长处和短处。

三、语言训练练习表达

根据课文内容自己填一填

(1)因为骆驼只看到自己的(),没有看到自己的(),所以认为长得高好。

(2)因为羊没看到自己的(),只看到自己的(),所以认为长得矮好。

(3)所以我们应该()。

四、交流对话领悟道理

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会怎样想、怎样说呢?

《骆驼和羊》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骆驼和羊》是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童话故事。讲的是骆驼和羊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谁也不服谁,因而争论不清,最后只好找老牛评理的故事。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懂得一个道理: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要懂得自己也是有短处的。要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

2、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在老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图文对照,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当全面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别人。

3、说教具

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flash课件,目的是利用学生爱看动画的心理,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说教法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童话式的教学情境,师生共同畅游在童话世界里,这样教得生动,学得轻松,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2)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说学法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这节课我引导学生按“看看—说说—读读—找找”的步骤进行探究。即引导学生用心看,想象着说,认真读,仔细找。

四、说学情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在家中都唯我独尊,在学校和同学发生冲突总是向老师告对方的状。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适时教育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童话导入新课

出示骆驼和羊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骆驼和羊的特点(高、矮)自然界中的许多动物,他们和你们一样,也经常发生矛盾。这一天,骆驼和羊碰到了一起,他们就吵了起来。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争吵吗?请同学们快打开书,读读课文就知道了。让学生置身于童话情境之中,情绪必然高涨,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能主动地参与活动就能主动地获得知识。

第二环节学习第一自然段

创设情境让前排矮个同学表演羊,后排高个同学表演骆驼,分角色朗读,读出双方的不服气。再同桌对读。让学生在生生互动中体验角色心理,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这样学生在有趣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兴趣。

第三环节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我按照“看看——说说——读读——找找”的顺序学习。看,看图。说,说他们干什么。读,自由读课文。找,在读的过程中找羊吃的辛苦吃力的词语。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朗读骆驼吃树叶的轻松和羊吃树叶的辛苦,并让学生表演羊吃树叶的动作,从而感受骆驼的得意。通过找动词和表演来理解羊吃树叶的辛苦和吃力,让学生明白只有用词准确语句才会生动。

在总结第二自然段学法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放手让学生阅读。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最终让他们学会学习。

第四环节学习第四自然段

先让学生谈谈是高好还是矮好。然后听听老牛的观点。最后让学生讨论假如你是那峰骆驼或你是那只羊,听了老牛的话,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个环节

学生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结合日常生活说,这样能引起他们对事情的反思,学会全面地看待一个人和一件事,也就是让他们能唯物辩证的分析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人都是有优点的,世界上没有全优的“完人”,也没有全劣的“庸人”,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让每一个同学都对自己充满自信。这种体验是别人无法代替的。

六、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文章的精华,它清晰地展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的重点让人一目了然。

《《骆驼和羊》说课稿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