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语文《乡下人家》教案(通用14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乡下人家》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语文《乡下人家》教案 篇1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扣住“独特、迷人”,以乡村小同学的生活环境为背景,向我们展示了乡下人家七幅很有特色的美景。文章虽然朴素,但字里行间饱含深情,很具新课程特色,引领了同学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享受乡下人家的生活乐趣。培养同学热爱家乡,善于用自身灵巧的双手装点自身的家园,装点自身生活的美好品质。
教学对象分析:
1. 这篇课文的学习对象是四年级同学,能自身质疑,初步具有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习的自学能力。
2.新大纲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同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指导同学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因此在本节课中,要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让四年级的同学通过练读来感悟,积累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同学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3.带领同学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重难点:
1. 带领同学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片断。
2. 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同学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题:
1、课件出示一些乡村生活的图片,指导看图。
(1)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2)谈谈你看了图片后的整体感受。
2、 师:这样自然亲切、充溢诗情画意的乡村风光,用文字来描绘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家陈醉云,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独特的风景?
(2)你从这些独特迷人的风景中体会到什么?
(3)作者的最直接感受是什么?用——划出来
2.师生交流:
(1)交流识记生字、理解新词的方法。
(2)谈体会,找出中心句。
A、你觉得乡下人家是怎么样的?(板书:独特、迷人)
B、原来乡下人家这么美,怪不得作者感叹道: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生齐读)
C、“独特、迷人”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三、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合作学习,感受美。
(1)乡下人家,处处如画。用心读读1-4小节,用简短的语句概况作家写了哪些白昼的景色?
(2)集体交流:景色:
屋前搭瓜架 门前种鲜花
屋后春笋冒 院里鸡觅食 河中鸭嬉戏
(3)小组一起细细品读课文:找出五个景色中你最喜欢的一景,划一划,圈一圈,试着用自身的话说说感悟,并找出有关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
2.集体交流:紧扣五景分析:(由同学挑选喜欢的,投影出现,理解)
(1)同学读出自身喜欢的段落并说明原因,师指导说完整,说正确。
(2)看图片,想象理解画面。师幻灯片出示句子指导。
(3)指导感情朗读。(引导同学带着丰富地想象进行朗读,并在读中注意重点词句,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景物的美,把这种美读出来。)
(4)你能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吗?
四、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生活中那些平凡普通的事物也蕴涵着独特而迷人的美。正如大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现在,就让我们伴着柔美的音乐,读1—4小节,感受乡下人家这独特、迷人的风景。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屋前搭瓜架
门前种鲜花 独特
屋后春笋冒
院里鸡觅食 迷人
河中鸭嬉戏
四年级语文《乡下人家》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生词,能正确拼读“装饰”、“鸡冠花”“归巢”等词语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
学生品读重点句段,积累优美语言,感受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
教学难点:
从平凡的事物中展现乡村生活的画面,让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从而产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题
1、出示图片,指导看图
(1)通过看图,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吗?
(2)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2、导入
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下风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乡下人家(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对照读音把他们读准。
2、找找课文“围绕哪一小节展开描写”?用笔作上记号
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生词,教师相机指正,提醒注意“鸡冠花”一词中“冠”应读“guān”不读“guàn”;“捣衣”中“捣”应读“dǎo”不读“dāo”
学生齐读生字、词语
2、交流读书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学生齐读最后一节
师提示:这一节中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独特、迷人(教师相机板书)
四、精读感悟
教师导语: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我真想再去看看这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同学们想不想看?
好吧,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先到乡下人家那小小的房屋前看看吧
1、(课件)播放第一自然段的朗读,学生对照课文认真聆听
2、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其它学生评读(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3、同学们读了第一自然段,不仅读得正确,流利,还读出了情味,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考考你,怎么样?
……此处隐藏18938个字……的小竹笋多可爱啊!男生一起读。(3)竹叶青青,笋儿调皮,这是多么独特迷人的风景。我们一起读。难怪作者要说——齐读中心句。
五 总结
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真是说也说不完,看也看不厌。我们下节课再继续欣赏这一副副独特、迷人的画面。
四年级语文《乡下人家》教案 篇13[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装饰、率领、觅食、和谐、倘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走进乡下人家,想象乡下人家的生活画面。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文字想画面,感受田园风光的独特美好,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多媒体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拍掌。
2.大家都听过这首歌吧,今天我们就踏上乡间小路,哼着乡间小曲,嗅着乡间花香,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扫清字词障碍。(可借助工具书,与同桌、教师讨论交流来完成)
2.把课文读通顺,找出概括乡下人家生活的一个自然段。
3.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
4.默读课文,看看其他几个自然段,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之处?用最简洁的语言给每个自然段加个小标题。
(1)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小组间再互相讨论。
(2)让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3)教师选择最合适的小标题板书:
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冒春笋竹林鸡觅食河中鸭嬉戏
门前吃晚饭瓜架秋虫鸣月下人入梦
三、小结
课后,请大家继续读课文,下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继续去欣赏那乡下人家美丽的图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想象画面,品读感悟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美丽的乡村画面,再次感受乡村的独特、迷人之处。
2.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面,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谈谈自己读后的所感所悟,组内同学纠正、补充。
3.分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作者热爱乡村生活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拟人的表达方法。
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1.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2.采用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乡下人家美丽的生活环境。
(1)课件出示句子,品读色彩之美:
课件出示三: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绿绿的叶。
①引导学生抓住“青的、红的、绿绿的”等词语,展开想象,感受瓜果色彩的明丽。
②指导朗读,学生之间互相评读,读出这一份色彩之美。
③师:你的朗读仿佛把我们带到了瓜架下,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别有风趣的装饰,看到了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课件出示句子,感受对比之妙:
课件出示一: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可爱多了。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通过城市和乡下的对比,写出了乡下人家独特的房前装饰,衬托出农家小屋的别致亲切、质朴自然。
师:这就是对比的妙处,今后在写作中学会运用对比手法,你的文章也会更生动。
(3)课件出示句子,感受拟人之美:
课件出示二: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从土里探出头来。
小结:“探”字用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受到嫩笋的长势迅速,如同一个淘气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三、回顾全文,总体感知
1.多媒体播放朗诵课文。
2.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思考问题:
(1)课文是按怎样的空间和时间顺序描写的?
(2)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板书]
2乡下人家
乡下人家空间(1~4)屋前:种瓜、养花
屋后:种竹、养鸡、养鸭别致生动
时间(5~6)夏天:傍晚门前吃晚饭
秋天:夜晚听歌入梦乡自然和谐
总结:(7)总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房前屋后漾祥和瓜田篱下溢浓情
四年级语文《乡下人家》教案 篇14教学目标
1.深入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及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最普通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教具准备
1.准备优美轻柔的乐曲。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者来到乡下人家,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谁能说说乡下人家的哪处景物给你的印象最深?(学生回顾回答。)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随作者走进这迷人的画面,品味其独特的美景吧。
二、研读品味,体会情感
1.自己品味,找出最喜欢的一处乡村风景读一读,想想你喜欢的理由,并把相关段落展现的美读出来。
2.小组内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
老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注意重点词句,体会修辞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来体会景物的美,还可以通过想象把景物更充实地描绘出来,同时指导学生把这种美读出来。
三、总结提升,感悟写法
1.品读了乡下人家最常见的生活场景,你体会到了什么?(亲切、自然、真实、普通,和生活密切相关。
2.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请同学们齐读。
老师小结:乡下人家的独特就体现在它的自然真实、和生活密切相关,迷人就在于它体现出了一种淳朴的美、和谐的美、无人工雕琢的美。
3.是啊,课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无非是乡下人家极为常见的瓜藤、花、竹、鸡、鸭等景物,却体现着自然、美好、和谐、令人欣赏、令人向往的乡村生活。这正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写作手法之妙。
4.除此之外,作者还有哪些写法上的高明之处值得你学习(运用了一些对比手法、拟人修辞手法,有些词句生动准确,作者观察仔细、体味深刻,把情融于其中。)
四、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配乐。)
2.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五、延伸拓展,交流感受
1.读一读《在天晴了的时候》,看看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怎样描写的,你有哪些感受。
2.交流感受。
3.课下再搜集一些关于国内外的乡村生活的资料或了解一下我国不同地区乡村生活的特点。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