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5-11-05 19:22:31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合五篇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合五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周恩来同志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

2.练习按照提示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用“掠过”“欢腾”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1.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7课《》(板书课题)。

2.明确目标。

要求同学们在这节课上,通过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通过自由朗读课文,理解全文大意。

3.简介周恩来的生平。

4.介绍时代背景。

1946年1月27日,周恩来同志从重庆回延安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工作,29日又启程从延安飞往重庆。但由于途中气候变化,飞机只好在西安停留一夜。

l月30日上午,飞机从西安起飞去重庆,同机的除周恩来同志的随行人员和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工作的同志外,还有叶挺将军11岁的女儿小扬眉。当飞机在进入秦岭山脉上空时,遇到寒流,飞机处于极端危险之中。后来,飞机冲出冷气团的包围脱险了,由于考虑到在当时的天气情况下,飞越秦岭有困难,飞机又返回西安。当天下午,飞机冒着浓雾,从西安飞回重庆。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范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歌颂了谁?(学生答)

三、初读课文(投影出示)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找出带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3.标出自然段,思考每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4.文中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标出来。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出示投影片)

2.理解“波涛汹涌”、“螺旋桨”、“平衡”、“鼓励”、“口吻”、“融化”等词意。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音准、句通)

4.每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五、质疑、归纳问题

学生提出疑问问题,师生归纳梳理重点难题。(略)

六、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思考、讨论问题。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所学内容

二、细读课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我们将围绕重点内容展开讨论、交流。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周恩来同志乘飞机飞往重庆,同机的还有小扬眉。)

2.学习第二自然段。

飞机遇险的情形是怎样的?我们来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本段写了哪几点意思?从哪儿可以看出“情况很严重”?

(2)集体交流,师生共议。

学生应理解:

①飞机写了“飞机遇险前的情况”、“飞机遇险”、“机长命令采取应急措施”三点意思。

②“像冻僵了似的”、“沉甸甸地往下坠”、“失去了平衡”、“掠过”、“眼看就要撞着”。这些词句表现了“情况很严重”。

(3)指导朗读。

飞机由“飞得又快又稳”而突然遇险,情况变得非常严重,怎样读才能读出这个意思?

①学生练读;

②范读指导;

③指名朗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周恩来同志听到小扬眉的哭声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划出有关重点词语,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集体交流,师生评议。

(“立刻起来”既说明周恩来同志动作迅速又说明他没有丝毫的犹豫。

“几步跨到”说明周恩来同志动作快,心里急切。

“马上解下”说明周恩来同志丝毫没有想到自己。

“亲切地鼓励”充满了对革命后代无比关心的真挚感情。)

(3)教师点拨: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有伞包就能跳伞,伞包就是生的希望。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周恩来同志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这是何等伟大与崇高的精神啊!(板书:舍己为人)

(4)怎样读才能把周总理当时的心情和伟大的精神读出来?

①学生练读;

②范读指导;

③学生反复练读。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先指名读,再齐读。

(2)思考:大家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当大家把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的时候,他是怎么说的,为什么用命令的口吻?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一是同志们敬爱周恩来同志,真诚地让给他伞包。此时,时间紧迫,不容争执,所以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二是周恩来同志为了人民利益甘愿牺牲自己的态度是坚决的,周恩来同志的话从另一方面,突出了他的崇高品质。

(3)指导朗读。读时要反映出周恩来同志的品质特点。

5.学习第五自然段。

齐读课文后提问:

(1)课文中用哪些词语说明飞机慢慢脱险了?(冲出了寒流,渐渐升高了,快速,平稳)“欢腾”什么意思?想像当时机舱内欢腾的情景。

(2)出示飞机脱险后,周恩来同志和小扬眉合影留念的投影片,引导生观察小扬眉的表情,想像小扬眉会说些什么?

三、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课文主要讲了周恩来同志在飞机遇险的紧急关头,把伞包让给小扬眉的事,突出了他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重点问题小组讨论交流。通过朗读体会感情。重点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周恩来同志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在读懂每句话的基础上,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弄懂自然段的意思。

探究活动

1.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从中选取自己需要的内容,设计一份手抄报。

2.阅读重点段(或自己喜欢的段),找出重点词(或自己喜欢的词),再用这些词写一句话(或一段话)。

3.找有关周总理事迹的资料,利用班队会时间开个故事会。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词语超市:复习巩固要求会认和会写的词。

2.金钥匙:培养学生在阅读好文章时,品味好词好句的能力。

3.语文故事:培养学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通过 ……此处隐藏5150个字……考: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生字,指名读,领读。

拒收 鲁国 宰相 幕起 麻烦 务必 腥味 呕吐 违犯

法纪 哇 无可奈何 恍然大悟 日夜操劳 心满意足

(2)讨论理解词语。

(3)写字指导。

(4)描红。

(5)再读课文基础上,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创设情境,感悟人物。

1、自学讨论。

在询问台中,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让我们共同讨论学习。

归纳出示:

a)公仪休爱吃鱼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b)公仪休是怎样拒收礼物的?

c)公仪休喜欢吃鱼,为什么拒收鲤鱼呢?

(1)放古乐,学生自学。

(2)同学们学习非常认真,但一些同学也碰到一些难题,让我们在小组中来交流、补充。小组学习交流。

2、精读感悟。

(1)、学生找出写公仪休喜欢吃鱼的语句“(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通过对这些词句品味、体会公仪休对鲤鱼的喜爱之情。

(过渡:公仪休喜爱吃鱼,这就有人送鱼来了。)

(2)、(看动画,听读。)分别请学生读管家的话和公仪休拒收的话。公仪休真的是“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吗?他为样说?这里可以从送鱼人的目的和公仪休与管家主人之间的关系两方面去理解。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管家的话与公仪休的话,管家是满脸堆笑,而公仪休是虚与周旋,机回绝。然后想象出三个人当时的不同神情:公仪休的睿智,子明的不解,管家的无奈。

练读。

(过渡:为什么公仪休喜爱吃鱼,却不收呢?)

(3)、学生读出,出示一段话。

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学生反复朗读,理解公仪休拒收鲜鲤鱼的原因,让学生抓住关联词语来理解这段话,“因为……所以……”、“如果……就要……就……”、“如果……还能……”。这里公仪休作了两步假设:第一步,如果收了人家的鱼,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而难免会违犯国家法纪;第二步,如果犯了法,成了罪人,就根本吃不上鱼了。由此得出结论:“不能收人家的鱼”。公仪休承认自己爱吃鱼,但想吃鱼就必须自己去买,这样才会一直吃到鲜鱼。为了表达自己的主张,公仪休运用了反问句加强语气,朗读时要注意指导,体会公仪休高人一筹的见识和清正廉洁的品格。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小结课文,提出要求。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人物内心活动,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独幕剧表演。

课前准备:帽子、鱼等道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2、我们今天要演的一部戏是——《公仪休拒收礼物》,想想怎样才能把这本独幕剧给演好了?

3、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拨:戏要演得好,不仅要做到形似,还要做到神似。

剧本中的故事是由人物对话展开的,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感情等都隐藏在对话之中。所以,为了演得逼真,要请你:(板书)认真去读人物对话,仔细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人物,反复朗读体验他的内心活动。

学生自由读书。

二、交流感受,表演评议。

1、你对谁感兴趣?为什么?(同桌互说)

2、四人小组演剧本。

3、一小组上台演。

4、评议(让学生充分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指导朗读。)

5、在评议的基础上小组再演。

6、安排活动。分别采访公仪休、管家和子明,在采访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人物情感,领悟人物形象。

三、通过刚才这样读、演、评、采访等活动,我想大家对剧本的理解更近了一步,现在有没有兴趣和信心演得更好。

1、指名四位同学再次上台表演。激励性评价。

2、课后你想做些什么?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0 公仪休拒收礼物

爱吃鱼 拒收鱼

法纪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后所思

依据自己精心准备的设计组织教学,我感觉得心应手,课堂上高潮迭起,学生学得也较扎实,效果较好!课后想想,成功的原因也许就在这里:

一:以中心问题组织教学。中心问题“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公仪休?”从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答案看,可谓是丰富多彩,体现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自我解读,真应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个观点.我们班的同学读到了一个形象丰满的公仪休,先看看学生的答案(按交流顺序,课录板书到黑板上的):爱吃鱼的、为国为民的、日夜操劳的、节约的、爱思考的、铁面无私的、爱民如子的、遵守法纪的……

一个公仪休,学生就有这么多种的解答,而且每一种解答都有理有据,都来源于课本,并超越文本,有些甚至是我课前没想到的,可见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深度。

二:真正放开来让学生读。一开始教师引述导入后,就让学生读课文,我的要求是“看你读到一个怎样的公仪休”,因为要求学生能有不同的见解,我不停地在学生中间穿梭着、倾听着,时不时地和同学们交流着,因为不停地交流,所以在全班交流之前,我了解了很多,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也较了解,看到还有同学没有举手,所以就继续等待着,学生读的时间较长。但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正因为学生有了认真的读,才有了交流时的精彩,才有了交流时的各抒已见。

交流时,学生王宇还注意到了“难免”这个词,突出了公仪休也不敢肯定那位大夫是否有求于他,是否有违犯法纪的事,但他还是不肯受。更显现了他的遵守法纪,显现了公仪休对自己严格的要求。

三、组织一句自己和同学们都喜欢又熟于心的教学口语。这节课中,我依然不忘我的那句经常用的教学口语:想想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是怎么来的,在火炉里炼了七七四十九天。我们如果想要有一双慧眼的话,就从这节课,从这篇课文开始练起,看看谁最先能读到一个怎样的公仪休。谁最先能发现公仪休的特点。对此,学生兴致盎然,读书时显得特别专注热闹,因为有孙悟空在激励他们了!

四、课内外较好地得到了链接。因为交流时的放开,时间用的较多,所以当最后表演的时候时间就很少,学生的表演甚至于很不到位,并不能较好地体现书中的词,如“恍然大悟,满脸堆笑,无可奈何……”那么这一部分的教学准备放到第三课时,侧重于表现,侧重于通过表演出这些词。可又细想想,这样表演有必要吗?表演一定要学生演出这些词吗?学生的基础决定他们不能更深地理解,这也许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可以解决的,如果有第三课时,除此之外,还应该有些什么呢?在犹豫之间,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课后同学们几个人一组排演这个独幕剧。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合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