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母鸡教案

时间:2025-11-06 06:40:26
四年级语文母鸡教案

四年级语文母鸡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语文母鸡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语文母鸡教案1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 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1、 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 、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 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 、全班交流。

3、 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

1 、思考讨论: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 、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 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 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课后小节:

当我读这一课时,被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我并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抓住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为主线,进行交流、体会,最后我还推荐了课外阅读《麻雀》《柱子上的母鸡》。

四年级语文母鸡教案2

教学目标:

1、继续训练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2、通过读文,能说说母鸡是怎样的?

3、通过比较,初步体会两篇文章的写法各有哪些特点。

4、学会发现美,欣赏美。

教学重难点:初步体会两篇文章写法的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质疑引入:

1、关于这篇课文你了解些什么?

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2、同学们回家是认真读了书的,非常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文章里,看看作家是怎样描写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的?

二、 学习新课:

1、默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序,勾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再读给全班听一听。

2、课文写出作者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再次读文,找出反映这两种观点的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3、把这两句话读一读,体会“一向”、“不敢”。

4、讨论:是什么让作者不敢讨厌母鸡?

读一读文中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5、由开始的“一向”到最后的“不敢”,截然不同的两种观念,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6、那作者写《猫》也是用的这种方法吗?那他是怎样写猫的呢?看看课文,再讨论讨论。

同样是写小动物,用的方法不同,给人的感受就不同,所以同学们在写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达方法。

7、积累词句:

感兴趣的词语勾一勾,句子写一写,读一读。

板 书

猫——古怪、可爱 (围绕中心句写)

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不同的认识)

(突出特点)

四年级语文母鸡教案3

生活在农村的我从小就对母鸡十分熟悉,它的外表比不上公鸡招摇,它的叫声比不上公鸡洪亮,它的脚步比不上公鸡轻盈矫健,但它对鸡雏的慈爱是公鸡无论如何都难以修炼成的。也许这就是我从小至今对母鸡的最深印象吧。

在自学了文学大师老舍的《母鸡》一文之后,我第一次站在文学的角度深入了解母鸡,通过语文的途径剖析母鸡的行为特性,我才发现:这才是我真正熟悉母鸡的开始。老舍先生描写了自己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从一开始讨厌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到改变心思,喜欢母鸡,直至敬佩母鸡对鸡雏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普天下母爱的赞颂之情。

在教学时的时候,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老舍以前对母鸡的讨厌,感受到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孩子们通过朗读语言文字、交流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在幽默风趣夸张的语言氛围渲染下对母鸡的兴趣也越来越大,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了有利铺垫。

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主要抓住老舍对母鸡的态度改变展开教学,从复习导入、探究改变原因、总结认识三方面着手,学习文本的第二大部分,即母鸡孵出了一群小雏鸡后的内容。由于是略读课文,且文本文字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因此我的教学主张是简单明了,有情有悟即可。

一、巧借生活体会多

《新语文课程标准》大力提倡“要以生活补充文本,让生活的知识库和学习的.知识库相互交融,实现语文与生活的对话,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活与生命的气息。”在教学母鸡“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为了使学生真实的体验,我请同学们做做半蹲的动作,随即交流感受,通过亲身体验,孩子们都能体会到母鸡的用心良苦,理解这样蹲着的好处,再现母鸡的慈爱无私。

当理解了作者的思想转变原因后,自然而然地由鸡母亲联想到自己的母亲,回忆在生病的时候,在复习的时候等情况,母亲对你是如何关心照顾,简单交流记忆犹新的情景,说说自己想对母亲说的的真心话。此时孩子们思绪万千,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教室里情意融融,洋溢着温暖和幸福的气息。生活体验与语文学习紧密结合,课堂就生活化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唤醒对生活的情感体验,语文就是生活,感受生活与学习的情趣,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巧抓对比感悟深 ……此处隐藏4150个字……例,请以同桌为单位,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交流一:哪些句子体现母鸡的负责?

(1)课件提示“挺着”。

引导理解:“它总是挺着脖儿”,这个样子看上去好像是在告诉所有的人什么。

(2)课件提示“警戒”。

①母鸡如何警戒,找出表示母鸡动作的词语。(做动作)

②想象母鸡咕咕地警告什么?(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4.汇报交流二:哪些句子体现母鸡的慈爱?

(1)想象母鸡“咕咕地紧叫”,那你觉得它在叫什么呢?

(2)引导理解:它为什么要先啄一啄?为什么又放下了呢?

5.汇报交流三:哪些句子体现母鸡的勇敢?

(1)根据“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指导理解:为什么大公鸡会怕它?

(2)“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理解:“顶”是什么意思?它发出那么大的声音难道不怕黄鼠狼发现,首先就把它吃掉吗?

6.汇报交流四:哪些句子体现了母鸡的辛苦?

(1)“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理解:“多少次”到底是多少次?母鸡一天要教鸡雏这么多次,它累不累?但是它怕累吗?

(2)课件出示:比较“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和“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哪句更好?为什么?(前一句更好,可以看出作者不仅仅喜爱它,还带着对它的崇敬。)

7.“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是有了一群小鸡雏的母鸡所有品质的最好浓缩。你认为作者仅仅只是在赞美母鸡吗?他还在赞美谁?(赞美母亲)

8.总结:对呀,所有的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都能无怨无悔、默默付出,你能说说你的妈妈为你做了哪些令你感动的事吗?

9.让我们带着对母鸡的喜爱,和对妈妈点点滴滴爱的感受,再次齐读第7自然段。

三、比较《猫》与《母鸡》的异同

1.《猫》和《母鸡》这两篇课文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它们在情感表达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情感表达上都是对小动物的喜爱,《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写《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2.除了情感表达方面,两篇文章在写法上还各有哪些特点?

明确:

(1)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2)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3)表现小动物特点时,用事实说话,通过点滴小事的具体生动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4)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朴实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儿”,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教学板书]

14.母鸡

讨厌—母鸡—不敢讨厌

无病呻吟勇敢、负责

欺软怕硬慈爱、辛苦

拼命炫耀伟大

[教学反思]

《母鸡》这篇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弄清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然后再交流读书体会,对比《猫》的写作手法。

教学中,我还抓住重点句来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感情:从“讨厌”到“不敢讨厌”,再切入课文抓住重点学习,理解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然后,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让学生从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后明白为什么用“不敢”,让学生理解因为母鸡的辛苦、勇敢、慈爱、负责,所以作者敬佩母鸡。

四年级语文母鸡教案7

教学目标

1.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2.认识生字,了解母鸡的形象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 2.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舍笔下的猫,性格古怪又淘气可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老舍笔下的母鸡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请打开课本,看一看吧!

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画出生词,边画边读两遍。

3.思考。

(1)作者笔下的母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讨厌 尊敬)

三 细读课文,深入感知

1.默读课文,出示投影。

(1)作者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

(2)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一只孵出小雏鸡的母鸡?表现了母鸡的什么品质?

2.小组交流讨论。

第(1)题: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母鸡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发狂炫耀。

第(2)题:①精心保护鸡雏,很有责任感;②想方设法为鸡雏找食,表现出母亲慈爱的本性;③教小鸡生活的本领,很负责,很辛苦;④夜间啼叫保护小鸡,很勇敢。

3.集体汇报。

4.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作者改变了他一向讨厌母鸡的心思,因为他看到了一只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现在作者是什么心思?读第9自然段。(认为母鸡伟大,是英雄。)

2.作者仅仅在写母鸡吗?(歌颂了母亲的伟大、无私。)

3.看看作者写猫和写母鸡在写作手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1)结构清晰。《猫》写猫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母鸡》明显分为母鸡孵出鸡雏前和孵出鸡雏后两部分。

(2)叙述动物的特点,善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3)表现动物特点。对点滴小事进行具体的描写说明,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4)情感表达。《猫》始终是一种喜爱之情;《母鸡》则有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对母爱的赞颂。

(5)语言运用。语言生活化、口语化,有浓郁的“京味”.

课后习题

1.用“天?地?”的形式写四字成语。

(1)形容大风时天地间暗淡无光。(天昏地暗)

(2)形容声音大。(天崩地裂)

(3)形容天气非常寒冷。(天寒地冻)

(4)形容时间长,永久不变。(天长地久)

(5)形容包围严密,四面八方都布下了罗网。(天罗地网)

2.后来作者为什么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四年级语文母鸡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