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导游词15篇
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有必要进行细致的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一般是根据实际的游览景观、遵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模拟游览活动而创作的。那么你有了解过导游词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天台山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台山导游词1兴乐桥建于1992年,桥的上游就是“一江分三水”的特殊景色。在我们右边的堰叫禹王堰,据(尚书·禹共)中记载,平乐曾大水为患,当地百姓想尽办法治理水患都无成效,时值大禹前往西蜀蒙山途径此处,撒黄金垒土,终于筑堰成功,保全了当地百姓的平安,后人为纪念大禹的丰功伟绩,就将此堰命名为禹王堰。左侧的这条堰叫安乐堰,建于清朝初年,分流的水穿吊角楼而过,与禹王堰一样灌溉着两岸的万亩良田。
乐善桥是一座七孔石桥,有“邛南第一桥”之称,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长120米,高16。6米,宽10米,属人行桥,后改建为公路桥。此桥桥洞一改普遍的半圆形,而采用桃形,别有深意。这种拱形十分罕见,在川西堪称一绝。
千年榕树是平乐镇古老的象征之一。从镇西南的新桥到镇东的平乐古桥,13棵老榕树镇江护街,荫庇着代代平乐人。新桥东头和古桥南边各有一棵1000多年树龄的古榕树。榕树遒劲有力的枝干撑起连片浓荫,树下总少不了喝盖碗儿茶、打川牌、抽叶子烟的老者。据说,古榕树有灵性,能消灾驱邪,老人们总会告诫小孩不要爬树,谁家有人病痛或遭遇不顺,则会在树上系条红布以求平安。或许这里是生意场地,平乐人信奉神灵,喜欢求仙问佛。古榕是他们的消灾树,老街上随处可见的小小土地庙,则供奉着他们的保护神。
天台山导游词2这里呢就是佛堂了,李家世代崇佛,远祖,高祖都是居士,李茂春夫妇潜心向佛,所以单立了一间佛堂。我们现在到的这个就是李氏夫妇的卧房了,大家可以看一下里面的床是很古朴的,现在基本看不大到了。前面就是局房了,以前是用于收发接物等办事用房,现在用来陈列济公相关资料的各种活动资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去参观一下。
我们接着往下走吧,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三个天井,就是之前说的道地,天井内种植的树种也是很有讲究的,分别是白玉兰、海棠花、金木瓜、桂花树,寓意“玉,堂,金,贵。”我们称之为金玉满堂。天井中间的古井,传说南宋初,李茂春弃官归隐,从汴梁城来到浙东佛教圣地天台山,经风水先生勘测,掘井造宅,定居永宁村。此井久旱不涸,甘甜清冽,当年“小济公”就是喝着这井水长大的。我们继续往前走吧。
我们现在到的就是陇西园,因为祖先来自陇西郡,故名。陇西园虽小,却融入了皇家园林的建筑风格和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北首百米碑廊,美妙绝伦的斗拱、彩绘,高贵而华丽;融中国三种古典彩画(和玺、宋景、苏轼)于一体,采用北京颐和园和皇家园林的建造手法,由高级画师绘制。假山、水池、亭榭、曲桥、跌水以及各种建筑小品,有机结合。巧妙地运用了江南园林的艺术手法,造成移步异景、曲径通幽、诗情画意的效果,人在园中,闹中取静,仿佛进入画境。
我们现在在的是济公佛殿,门口的对联点名了济公的修行与生活。殿内供奉的白玉济公佛像是有白玉做成的,济公略微仰望,这是为了看天下哪里有不平之事,就去前往解救。佛像背后屏风式一幅楠木雕刻的“五百罗汉图”,面前上五百罗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大家可以进去参观一下,也可以朝拜一下。
我们看一下前面的那个济公铜像,一脸慈祥,向我们微笑,这是在欢迎我们呢!有兴趣的可以跟济公合个影哦。现在大家看一下后面假山上亭子,叫做“降龙亭”。我们再看一下“源”、“缘”、“园”三个字,大家有没有看到呢,这三个字读音相同意思却不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们从人生之源,到此与佛结缘,最后求得一生的圆满。
天台山导游词3首先欢迎大家来到贵州历史名镇,天龙屯堡古镇旅游,我是你们此次旅行的导游,大家也可以入乡随俗叫我一声小孃孃,小孃孃就是还未结婚的小妹妹,结了婚的就称为大孃孃;那当然对没有结婚的小伙子叫小“爷爷”,结了婚的叫大“爷爷”。
天台山是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区的亮点,据天龙古镇1。5公里,从古镇东西面即可眺望。天台山的山名有一个小小的传说,传说是天空中的伍条龙将天上一个蜡烛台偷至凡间化成的山,所以城为它天台山。天台山高60米,海拔1400米,总面积为1200平方米左右,除西部连着一座小山外,四面几乎均为悬崖峭壁。如一岭石崖兀立天畴,山虽不高,其势陡峭,直插云天,又似一座登天高山。天台山依山而建,为木石结构,易守难攻,有着极强的军事防御特征,被誉为“石头的绝唱”、“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轻推山门,拾级而上,满目的绿色,古藤倒悬,山道两旁随处可见参天古树,据专家鉴定,国家级的珍惜植物就有20多种,形成了一个纯天然的绿色氧吧,所以游客朋友可以多做一些深呼吸。在主峰悬崖下有一珠植于明代的古银杏树,要四五个人才能将主干围住。这棵树被当地的屯堡人称为神树,大家都将自己愿望写在红布上然后栓在树枝上,当地人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红绳栓得越高,许的愿也就会越灵。
天台山还有一怪就是在岩石中看到一些撑起来的小柱,当地人叫他们将军柱,当地一些腰酸腿疼的人都会到财神庙的门口求取一棵小柱子来撑在岩石中间,据说撑上以后,腰不酸、腿不疼了,这就暗喻做人要顶天立地,这样才能承担重任。
天台山的石头建筑,它是用大小不规则的石块垒砌上去,而且石块与石块之间不掺杂任何粘合剂和掺杂物,经过四百多年的历史,它还是这样屹立,实属罕见。峰顶依山顺势建有一座寺庙,即“伍龙寺”,始建于明万历18年,被我国古建筑专家张开济、单士元学者称为山地石头建筑类型的代表。庙宇主体梁架高大,气势恢宏,其建筑因形就势,设计独具匠心,规模宏伟,造型奇特,被古建筑专家们称之为“古寺庙建筑奇迹”。伍龙寺建造奇特,远看就如古城一般,构思巧妙,整体建筑与奇峰、林木为一体,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现在天台山的五龙寺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台山伍龙寺,这种建筑就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四合院的寺庙建筑,它有大殿、东西厢房以及殿前倒座,台阶还有一至三尺高这种说法,大家抬头看到两边的厢房比大殿要稍稍矮一截。西厢房白色的这面墙壁,它就是导致上面这个四合院是一个假的四合院,假如关上门和窗,就是像真的一样,一打开门,其实就是填补西厢房的一处假基脚。伍龙寺上方有块匾,写着“恩沾北阙”。这就要从天台山重要的军事地理位置谈起,由于天台山位于滇黔古驿道,是重要的关隘,所以历年被委任到这里驻守的官员都是享受皇恩的`意思,北阙:就是指北方的宫殿。再往下看这口石缸,上面刻有“水月清华”,它的两旁还有一对明朝的吉祥物——麒麟,下面还雕刻一些吉祥如意的花纹,有龙和鱼,因为在屯堡人的意念里,龙和鱼都是生活在水里,这样就能预防火灾。
天台山之美,建筑第一。建筑之美,美在依势造型,灵施巧布,能于有限山岩上创造出丰富的建筑空间,同时展现出屯堡建筑共有的军 ……此处隐藏6550个字……像龙头,干像龙身,树梢恰似龙尾,树体重如铁,坚硬无比。传说济公出生时,在陇西园里长出了这棵树,伴着小济公一起长大,而且它很有灵性,据说能警示灾荒和丰年。济公圆寂后,树亦枯死。济公故居重建时,神木出土重见天日。据专家考证这是一棵百年硬木——苦槠树。现供人瞻仰大家许个心愿,会给我们带来幸福平安的,大家可以去摸一摸哦。
我们现在就去观霞阁参观一下吧。观霞阁与赤城山遥遥相对,是宋楼阁式建筑,因要对天台八仙大景“赤城栖霞”而得名。观霞阁高32米,分台座共四层,红烛灰瓦,斗拱回环,彩会装饰,美不胜收。我们现在到管霞阁去看一下吧,以前在这里不仅能遥望到国清寺隋塔的塔顶,还能欣赏到“赤城栖霞”的美景。现在这里是陈列济公文化展览的地方,在这里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济公的生平,欣赏到用翡翠玉石雕制的一百多尊济公佛像精品,现为国内唯一,世所罕见。各位朋友上去看一下吧。
观赏完观霞阁,我们的这次旅程就要结束了,很荣幸能为各位服务讲解,欢迎各位游客有机会再来我们天台山旅游,也欢迎大家来我们华顶旅行社学习交流。
天台山导游词15尊敬的各位来宾:欢迎大家来到天台山天湖景区参观游览。天台山天湖风景区是一处聚山水、集人文为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区,距天台县城仅3公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天湖景区具有四大特征,
一是此山为天台山之龙脉,天台山山有八重,四面全一。唯独此山横卧盆地正中、其型如龙,故名龙山,为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入天台山隐修之地。山上峰峦叠翠,怪石耸峭,有“松隐林泉”、“熊猫戏龟”等景点。
二是水清湖碧,水为蛟龙藏身之处,自古就有“龙游曲涧”、“蛟龙飞瀑”,景区由下天湖、中天湖、上天湖串成的三叠湖,分别具有观赏、垂钓、休闲等功能。
三是佛教兴盛,“自古名山僧占多”,历史上天湖景区曾接纳了智者这样的一代宗师,如今尚有如来古洞、智者宴座、观音峰、济公岩等遗迹胜景。四是名人荟萃,历代名人对天湖景区都情有独钟,词赋大家苏东坡、书法大家米芾、风流倜傥的唐伯虎、清高宗弘历都曾游历此地,并留下了珍贵的墨宝。下面请大家随我进入景区尽情欣赏!
【龙山→大门→龙游曲涧→飞瀑迎宾】
各位来宾:天湖风景区是块风水宝地,前有绿水环绕,后有青山相靠。前面映入大家眼睑的这条溪流,叫做始丰溪,是天台人民的母亲河全场68公里,汇入灵江流入东海。天湖风景区所在的青山名叫龙山。说起龙山,有一个“九龙造天台”的古老传说。天台“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顶对三辰,当牛女分野,上应台宿,故名天台”,台州、天台山因而得名。这八重山象征着八条龙,我们身下的这座龙山位于盆地中心,与周围大山不相连,乃是九龙之首。现在我们来到入口处,大家看到右边山岩上耸立着“智者大师隐修处”石碑。天湖风景区曾是智者大师隐修处。智者法名智,陈、隋时的高僧。生于公元538年,卒于597年,俗姓陈,字德安。祖籍河南许昌。其父为梁时大官。智者十八岁出家,陈太建七年(575年),即智者37岁那年,来到天台山,在天湖景区首建草庵。智者大师在天台山弘法历时九年。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应晋王杨广之请到扬州被授予“智者”的称号,成为天台宗的创始人,世称“天台大师”和“智者大师”。智者生前造大寺35处,度僧4000多人,传业弟子32人。大家看左边就是天台宗的九祖塔林。智者大师是汉化佛教第一宗天台宗的真正创始人。各位来宾:这一景称为“龙游曲涧”,各位请往右边看,山岩上刻着“龙游”二字,这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亲笔手书,米芾是我国宋代顶尖的书法家之一,他与苏东坡、黄庭坚、蔡襄等四人合称为“宋代四大书法家”。前面一景被称为“飞瀑迎宾”,这也是天湖景区水景最具动感之处。晴天形成珍珠瀑,大雨天一泓瀑布飞流而下,如蛟龙出海,奔腾欢跃。人们在参观山水景观时,有这样一句话,有道是:有水无山单调,有山无水枯燥,有水有山美妙,在这山青水秀之处,人们不妨驻足观赏,留下美好回忆!
【下天湖→直心曲桥→弥勒石刻→财神殿→照壁和御碑】
看罢飞瀑,便来到下天湖景区,这是一处观赏型湖畔,其自然的生态景观,十分古朴、原始,令人不禁想起古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游客们:这天湖景区,除了游山,还有玩水。山为根,乃大地之根基,水为魂,是高山之灵魂。而玩水又各有千秋,下天湖古朴,适宜观赏;中天湖悠闲,可作垂钓;上天湖开阔,兼具游湖和休闲两大功能。可以说三个湖定位不同,但兼收并蓄,将“玩水”的游赏价值发挥到了极致。请大家目光左移,这里是天湖三宝之一的“龙珠杆”,也称宏化柱石,乃清代文物,是镇山之宝,意在让龙山龙脉永驻。请大家继续前行,前面有座九曲桥,名叫“经为桥”。佛语云,“欲登彼岸经为桥。”此桥不同于一般的九曲桥,因为它中间直,旁边曲,也就是其心是直的,桥是曲的,又称为“直心曲桥”。此桥寓意深刻,欲登彼岸超凡入圣,是可以实现的,但需要潜心修行,用现代的话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走完曲桥,现在来看这边的山崖旁有石刻大佛一尊,只见他笑容可掬,一看便知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口、笑天下可笑之人”的弥勒佛。这尊弥勒佛高18米,大肚上能站30人。据我们所知它是目前华东地区露天石刻弥勒之最。由于天湖景区自古便是佛教胜地,景区山岩刻有“弥勒尊皇佛”五个古字,如今尚存,故此这尊弥勒佛在景区入口不远处恭迎大家,起到了引导人们“步入佳境,寻宝揽胜”的作用。接着我们来到财神殿。大凡名山胜地,必是风水好、财气旺的地方,天湖景区也不例外,风水有九龙相聚,财运与五路会合,这“九和五”又被看作九五之尊,是皇权的象征。请看这五路财神,东南西北中,方方面面,各路俱全,只要您心诚则灵,恭敬相迎,财神一定会鼎力助您飞黄腾达。拜过财神,现在我们来看景区的另外二件“宝贝”。一件是这块“观自在菩萨”照壁,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系乾隆皇帝在乾隆四十七年亲笔所题,此照壁原是龙山禅林寺照壁,立于禅林寺寺门前,禅林寺原系智者大师创建的天台宗十二道场之一,清朝晚年,因僧俗纷争,寺院被焚毁,古壁散落民间,被用于砌墙、造桥、铺路等,后当地老人协会历经数年抢救,古壁才得以重现。终因年代久远,“萨”字无处搜集,乃后人临摩而成。另一件宝物就是耸立在我们面前的乾隆御碑。此碑嘉庆元年立于龙山禅林寺大雄宝殿前。乃是乾隆三十一年的圣旨,当时浙江学政上奏朝廷,浙江各大寺院都有监生主持,利用施主之名侵占寺产。乾隆下旨革除一切檀越名色,严禁嗜利纷争,侵占寺产之恶习,特颁此圣旨以正宗风。
【熊猫戏龟等奇石→东坡“佛”字→智者宴座→止观】
现在我们沿着山道继续前行,一路上奇石耸立,形状各异,有天佛峰、狮子岩,以及松鼠迎客,熊猫戏龟等。俗话说:三分形象,七分想象,这些似乎具有生命律动的灵石在您富有超凡智慧的思维启动下,将更具有丰富的含义。请大家往前看,前方有一个硕大的“佛”字,这便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手迹。苏东坡生前对佛教颇有研究,对天台宗智者大师更是钦佩之至,于是他曾亲临天台龙山,寻踪觅迹,并留下象征佛教至高境界的这个大字,为天湖景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一个“佛”字将人们引入了智者大师修行之地,请看这端坐上方的便是智者大师像,下书“智者宴座”四个大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