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落花生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落花生的教学反思1《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我们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前几个周,我听了一位新招的省考老师执教的这一课。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抓住重点,整体感知。
老师先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猜谜语,提示课题。再浏览课文,让学生明白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接下来,老师分段理解,感悟做人的道理。
二、读中品味,理解感悟。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含义深刻对学生极有教育意义。老师课中注意让学生品读理解。如第十自然段,老师设计了判断题、填空题,让学生明白花生默默奉献、不炫耀自己的特点。
三、联系实际,情感升华。
《落花生》一课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别人没有用处的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体会了这句话的内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理解了“有用”后,并让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实际谈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的人,学生感悟到清洁工、教师、建筑工人、医生等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学生说得有理有据,这一环节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了升华。
建议:
1、新老师年轻用为,文化底蕴厚实,老师平时上课时要精心设计过渡语,少说废话,否则会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如学了花生的好处后,老师可直接说“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让学生读第十自然段。老师精彩的过渡语更能吸引学生,打动学生心灵,让学生受到感染。
2、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激情高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能急于求成,要注意引导。
如学生回答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学生一口气就说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这是不可能的,应该尽量让学生回答,最后老师小结。
学生回答了上述问题后,老师接下来让学生说说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学生脱口而出。我觉得应该让学生学了课文内容后,再根据课文内容来回答,这样学生才真正明白。如第一自然段“……居然收获了。”老师可引导学生这样理解:我们种花生,大概从三月开始播种,八月才收获,人们平时要细心管理,人们怎样播种,怎样管理,怎样收获,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书上却只用了一句话就写完了,你们觉得这种写法怎么样?(很简单,不具体)老师告诉学生:这种写法就叫略写,反之就叫详写。
4、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
主要问题的设计必须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巧妙设计出探索性的问题,通过一两个探索性问题来牵动课文与学生、学生思维的神经才能被课文内容紧紧吸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用探索性的问题、品味性的问题、体验性的问题、延展性的问题让学生解读文本、感受语言、丰富经验、拓宽视野。老师要注意挖掘课文中典范而精妙的语句,设计好问题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训练学生思维,从语言细节中去理解、分析、推敲、比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用这些问题给学生搭架一座与课文作者、与其他人对话探讨的桥梁,引导学生学会结合自己的体验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以达成对学生有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老师在有效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课堂提问,要巧妙设计课堂提问,把问题问得巧妙,问得有水准,从而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激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思维。
落花生的教学反思2《落花生》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我们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抓住重点,整体感知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明确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几部分内容后,提出一个问题:这几个部分内容中你最喜欢读哪个部分,为什么?让学生自选内容,学习体会,学生兴趣盎然,精彩纷呈。并在无拘无束的自学中个性得到了发展,而通过学生的发言,我知道多数学生喜欢读议花生这一部分,而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的重点、难点之所在。这样,我就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中找到了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读中品味,理解感悟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含义深刻对学生极有教育意义。我在设计时做到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师生合作读,生生配合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去体味文章的语言,去感受蕴涵的哲理。这样一遍一遍的要求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满意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三、联系实际,情感升华
《落花生》一课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别人没有用处的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体会了这句话的内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围绕这句话进行热烈地讨论。对于当今社会,你想做花生一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桃子、石榴一样的人?我在课上设计了《实话实说》栏目,让学生阐述自己的真实想法,我的目的是不干预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有独立表达自己看法的权利,无论他想做何种人,只要他的理由是充分的。学生课上说得非常精彩,并能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有的学生说想做落花生一样的人,对社会默默奉献。有的同学说想做苹果、桃子、石榴一样的人,也讲究体面,敢于表现自己,也能对社会有贡献。多数同学说要做花生、苹果、桃子、石榴两种结合的人,该默默奉献时奉献,该表现时表现。我真的.为学生有这样的见解而感到高兴。并让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实际谈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的人,学生感悟到清洁工、教师、建筑工人、医生等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学生说得有理有据,这一环节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了升华。
四、体悟情感,课外延伸
在课的结尾,我还设计了本文的写作方法的点拨。用花生,我想对你说作为开头写一段话,让学生说出心里话,把语文学习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应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渗透。
……此处隐藏4831个字……由的空间,不必用教师参考书上的理解去把学生的思维固定死,只要说的有理,不离主旨,我想教师就应该鼓励。我想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有很大的帮助。这节课还有一个遗憾,本文是很典型的借物喻人的文章,我却忽略了作者这一写作方法。今后备课要更加认真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落花生的教学反思9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开始学习第四组课文《落花生》,这是许地山先生的名作,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文章。课文内容已经是烂熟于心,讲起来自认为是轻车熟路。
我首先给孩子们介绍了一番许地山先生,孩子们还是蛮有兴趣的。按照课前的计划,然后是标记生字词,给孩子们范读课文,自由读,分角色读,随着大家对课文越来越熟悉,课堂也逐渐进入高潮。
“同学们,下面请大家把你认为含义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父亲赞美了花生怎样的品质。”我笑着给大家布置任务。随后,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开始忙碌起来,有的在书上做着标注,有的在静静思考。
“老师,我画的是这一部分‘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谁都喜欢吃。这就是花生的好处。’我觉得这里写出了花生是一种好吃的食品,而且又非常便宜,说明了花生很实用”。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
“很好!”我微笑着点点头,“但是不是更应该从父亲的话里想一想,赞美了花生的怎样品质。”
这时,好多同学开始举手,前边的几个同学把手举得老高,唯恐老师看不到。
“老师,我画的是‘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象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他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他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我觉得这里赞美了花生不象苹果那样,爱慕虚荣,默默无闻的好品质。”
“你理解的真好!”我对这个同学竖起了大拇指。
同学们更踊跃了,好多同学“我我我的”叫成一片。
又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老师,我画的是‘你们要象花生,他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我觉得这里赞美了花生虽然外表不好看,但却很实用,不象苹果那样只是外表好看,我们就要做这样的人。”
我刚要说好。
正在这时,突然有一个同学站了起来,“老师,我觉得他们说的不对,苹果、桃子有什么不好?他们既好看,又好吃,我觉得他们比花生要好。我们应该做既讲体面又对别人有好处的人。”
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我的心里也一阵紧张,下意识的从讲桌上摸起了教师用书(我一般是不看教师用书的),我快速翻到《落花生》这一课,书上不也正是这样吗?赞美花生的实用、默默无闻、不是只讲体面的。
这时,又有几个同学嚷:“老师,我也是觉得花生不如苹果和桃子,他们既体面又实用。我最爱吃了!”
“没想到竟然发生了这种事,多少年来都是赞美花生的默默无闻,怎么这里又成了苹果和桃子好呢?怎么办?”我暗暗问自己。
“但是大家说的也对啊,苹果和桃子就是既好看又好吃的食品,这没有什么不对啊!这可怎样引导呢?”
我又想:先象花生那样做一个实用的人,然后再做到既将体面又实用,不是更好吗?
于是,我对大家说:“刚才这些同学说的很好!苹果和桃子是既好看又好吃,但是课文里面并没有光赞美花生而贬低苹果和桃子,我们做人,首先要做花生那样实用不求外表,然后做到既讲体面,又对别人有好处更好!”
课的最后,我让大家把学了本课的感受写在日记本上。
下午刚上班,语文课代表把日记本送到了我的办公室,我翻开一本,上面写道:“学了这篇课文,我觉得我们应该象花生那样实用而不炫耀自己,但我们更应该象苹果那样既好看又好吃,做一个既讲体面而又对别人有好处的人!”
我飞快的用红笔在上面打了一个大大的“优”,接着又翻开了第二本。
落花生的教学反思10一、小组合作学习贯穿整个课堂。
《落花生》导学二重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交流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做人要做有用的人”这个道理。课堂上,我运用本组导学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课堂展示中学习课文。每个版块都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
二、重视学生小组合作的指导。
在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环节时,我先对学生进行合作指导,告诉学生合作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如何合作。学生小组合作秩序良好,效果很好。比如:在学习第二题落花生和苹果、桃子、石榴有什么不同时,我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我告诉孩子们:第一步先自读,然后小组交流说说哪些方面不同,从哪里看出来的,再全班交流。这样孩子们组内合作操作效果很好。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在提问“落花生”与“苹果,石榴”有什么不同时,大多数学生从两方面谈起:一是颜色不同,二是果实生长的地方不同。这是,我班邢一泽这个小男孩举手了,他说:“老师,我觉得还有一个地方不同,那就是辨别果实成熟的方式不同。苹果呢,看颜色、形状就知道有没有成熟,而花生呢挖出来才知道有没有成熟。”我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说:“你是个特别有想法的孩子,会读书,会思考。”他又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就好比落花生。”我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他不仅说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还想到了“落花生”的可贵品质,着实难得。
课堂教学是遗憾的,本节课上完,我认为自己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有待下次教学时改进。
1.时间安排不合理,本节课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2.小组合作学习过多,没有抓住重点。下次上课我要有效进行小组合作,简单的内容可以不进行小组合作,这样也能节省时间。
3.朗读较少。因为时间不够,所以课堂上我让学生进行朗读的时间过少。
总之,在“六步三查”的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小组合作的有效性,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让每个学生在这样的合作学习课堂中展示自我,提升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落花生的教学反思11在这段时间的教学中,我在讲解课文时,多数是抓住课文主线进行教学,对于《落花生》这篇课文也不例外。在教学时,我抓住父亲说的话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课文去理解父亲的话。
具体操作如下:
1、你如何理解父亲的话,在父亲的语言中,你有什么感受?启发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作者借助落花生比喻哪一类人?也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一类人具备着落花生的这种精神?在课堂上我还向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
2、应该指导学生把重要的段落背诵下来。因为这篇课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里面蕴含很深的道理,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谈了对父亲那段话的理解,但很多都是流于形式,很多道理要让学生在以后人生历程中慢慢体会,所以,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把背诵课文作为教学重点来抓。让他们把课文背下来,再慢慢在生活中体会。我相信对孩子的一生肯定有帮助。
3、抓好课后小练笔的落实。目的是让学生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表达方法,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去写作,一举两得,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在学习中运用。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