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反思

时间:2025-08-20 06:40:25
习作教学反思

习作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习作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习作教学反思1

我上了《童年趣事》作文指导课,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环节的:

一、以歌曲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二、出示作文要求,板书题目;使学生明确写作的要求。

三、引导学生审题,在“趣”字上做指导。

四、拓展学生思维,谈童年趣事。可以借助所带照片,回顾童年往事,先在小组内交流,在此基础上指名汇报。

五、在选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写,先引导学生谈想法,然后教师做必要补充。

六、学生编作文提纲,动笔习作。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基本在40分钟内完成了,但有些地方仍让我感到遗憾:

一、结合本学期

“激活学生思维,指导学生写出内容鲜活的作文来”这一教研专题,我在教学环节的处理上,重点抓住第四和五环节,即写什么和 样写的问题,先引导学生说童年趣事,由于在写作范围上我统得过死,限定了童年的时间是八岁之前的事,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说出趣事来,有的虽然说了,但没突出趣字来,如有同学说旅游时同蟒蛇照相,自己很害怕,并没觉得有趣。在此情况下我没有做进一步指导和提示,开拓学生的思路,学生说的过少,视 不开阔。

二、注重了习作方法的指导

根据记事类记实作文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感悟如何有序地表达,如何抓住重点写具体等方法,强调在写事的过程中注意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使事情在显得有趣的前提下让人感觉真实可信。实现了教与学的动态平衡。在总结写作方法时,语言太啰嗦,不精炼准确。

三、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重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首先要求学生自主选择童年生活中的趣事来写,从而使学生习作具备了鲜明的个性色彩。其次,引导学生自主命题,命题要结合所写内容,做到文题统一。这一环节可结合学生所说材料集思 议,先一两个典型材料请同学们给起个好题目,可以趣抛 引玉的作用,可我没进行,所以在写时有部分同学没想好题目就空着。

四、新课程强调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积累习作素材。可是从课前准备来看,个别学生准备不充分,没有挖掘到生活中的素材,无话可说,扮演了忠实听众的角色,没有体现出主体地位。

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和表达方法的积累,为顺利地完成本次习作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表达形式,这样就避免了束缚学生的思维,真正使学生的习作具有个性色彩。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学习贯穿在选材、构思、评议和评赏登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和引导者。

习作教学反思2

第一部分是文字说明,指出,如果心里有话想对别人说而又不便当面说时,可以用笔写下来进行书面交流,

第二部分是例文《请您原谅我》.例文开头点明这件事一直"埋藏在心底",恳切地告诉老师这件事在自己心中的分量.事情的发展过程写得很具体,真切地反映了小作者当时的内心活动.文章情真意切,语言得体,是学习如何向别人倾述,表达内心情感的好例文.

第三部分是作业:联系自己的实际写出想对别人说的心里话,习作的内容按各自的表达需要,可以传达问候,可以表示歉意,可以诉说委屈,可以请求谅解,也可以提出建议,语言要精当,情感要真实.

本次习作训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用书面表达的方式向别人倾述,鼓励学生把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感受通过以第一人称交流的形式与他人沟通,传递情感.下面简单总结一下本次习作指导的一些感受:

一,以情调动情,用情贯穿过程:

本次作文指导,我从最能拨动学生情感的事例入手,择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小磨檫导入.,所读的表达歉意的话,既是下水文,,能在学生心中引起波澜,诱发他们的情感。研读例文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请老师原谅的真情,让学生明白,只有真心实意地请求别人原谅,才能真正得到别人的谅解,正是因为我以老师的情调动学生的情,,情贯穿整个作文指导过程,学生“想写”的愿望不断在心灵深处升腾,从而有话想说,有内容可写。

二,用好例文,在例文中学写法.

针对例文,设计了四个思考题,重点引导学生交流第二个思考题“从哪些词句中能够体会作者的感受”,引导学生得出:请求别人的原谅,,写清这件事,还要写清自己的感受,事情的发展与内心活动融合在一起.。这样,不但让学生明白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明白这篇习作如何去写.为下面如何去写心里话作好铺垫。

三,帮助拓展,关注表达生活.

新课标关于作文提到: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在指导写作时,为了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我告诉学生,你可以向亲人、老师、朋友、甚至是一面之缘、只知其名的人说心里话,可以表达歉意,请求原谅,述说委屈,也可以传达问候,、提出建议,、表达敬意等.。这样一学生思路大开,倾述起来就有话可写。这个学期,我担任的是五年级一、三两个班的语文教学。相对于一二年级而言,五年级属于高年段的语文教学,其教学的要求也较之低年段有着很大的不同。比如说,五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品读文字,理解内容,体会情感。从基本的“诵读”转变成为高一级的“品读”。再如写作,也是随着年级的逐渐攀高,从短小的简单记事的日记,逐渐变成叙事抒情的小篇幅文章。

习作教学反思3

以高坎抚片的片区教学活动为契机,我们课题组于11月10日开展第一次课题研讨公开教学——《成长的故事》习作教学。上完这节习作指导课,听了沈泉富主任及各兄弟学校的同行们的评课,结合课题研究的主题,觉得以下两点做得比较成功:

一、激发了习作兴趣,调动了表达的欲望

新课标提倡要让学生乐于动笔,易于表达,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表达的欲望尤为重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师生互动

课前,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我连问学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什么意思,大家高兴吗,见到新朋友,怎样表达你心中的高兴等几个问题,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我提出希望——看谁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出色的课堂表现来表达你们有朋自远方来的快乐,以此激发了学生想在课堂上好好表现的欲望。在教学中我既是引导者,又是参与者,如,在听了学生的故事后,我以“看到同学们这么真诚,这么热烈,我也特别想和大家分享我的故事,想听吗?”适时与学生分享自己成长中的故事,更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课堂上出现了你说、我说、大家说的热烈氛围。

2、创设情境

课一开始,我创设语言情境——我 ……此处隐藏9297个字……丁”。上课一开始,我利用课件出示《尼尔斯骑鹅历险记》的插图,让学生复述童话故事。当学生沉浸在种种奇妙经历时,我适时引入话题:“瞧,尼尔斯的鹅马丁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这时请学生拿出所制作手工作品,学生们纷纷传看、观赏、讨论各自的手工。这样,我顺利吸引学生对写作对象的注意,激发其参与兴趣。此时我自然而然地引入本次习作话题:假如你有一只尼尔斯的鹅,你将与它有怎样的奇妙经历?你最想和马丁去哪里,去做什幺?接着我通过有趣的儿童玩水节、森林动物才艺比赛、温馨爱心节等多媒体图片的展示,刺激学生的视觉感觉和新奇感,引起孩子们对“和尼尔斯的奇妙经历”的期待;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通过配乐引导想象、相互畅谈交流等环节,尝试启发学生的思维,点燃他们心中的激情;最后,我创设了“奇妙故事会”这个情境,让学生向同学讲述自己和马丁的奇妙经历。从教学实际来看,由读导写,多途径、多角度的情境设置是比较成功的,启发想象环节所选的图片和提示的方向由于紧密贴合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也符合儿童追求新奇事物的天性,由此学生能保持兴趣,基本都愿想、敢想,乐说、会说。

二、丰富想象,为“炊”备“米”

“无布不成衣,无米难为炊。”许多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就是因为没有合适的材料和话题,到写作时,根本无话可写,无事可记,更谈何兴趣呢?在以往的想象作文教学中,发现学生写出来的习作多存在着想象贫乏、叙述不详、甚至乱想一通等问题,这是由于学生生活体验以及知识积累的不足而造成的。如果只是简单把“假如我有一只尼尔斯的鹅”这样一个话题抛给学生,无疑大部分学生是难以展开的。本节课中,我主要从丰富学生生活体验这方面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广开其“思”路,使其拥有了可“炊”之“米”,从而乐于表达,易于动笔。

1、关注现实,实践中体验生活。

这是写作的基础。一方面,我布置学生在周末时候,自己或约上小伙伴把“最想做的事”做一做。学生由于年龄和生活经历所限,大多关注自身,他们的想法大多是:我要打开电脑玩游戏(看电视),一次玩个过瘾;我要大吃一顿,吃遍各种美食;我想爸爸妈妈能从广州回来,带我去游乐场痛痛快快地玩一天等。我便提示学生注意自己是怎幺玩的,心情如何,人物之间有什幺表情、对话等等。另一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于是我让学生不要光想着我们自己幸福快乐,还应该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需要帮助的人群。这样,学生便想到村中的孤独老人、低保户黄奶奶,便萌生到他们家中慰问,帮助他们搞卫生,给他们表演唱歌、讲故事等节目。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写作提供素材,还能使学生因切实的体验而萌发感想,在习作中写出情感。

2、放飞想象,为习作添香增色。

想象既是本次写作之魂,有了写作的素材,不要忘了在作文中加上丰富、新奇的想象。尼尔斯的鹅本就是虚拟想象出来的角色,因此我通过整合教材资源的方式,引导学生由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群再向教材回顾,关注语文教材中出现过的诸多虚拟角色:独腿的西西、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求救信的凡卡、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请学生想象,如果自己拥有尼尔斯的鹅,最想去帮助谁,怎幺帮助它。分析学生学情和实际水平,预测学生所写的内容多会枯燥乏味、缺少情趣。我让学生抓住“奇妙经历”之“奇妙”,结合尼尔斯的鹅是虚拟想象出来的角色这一特点,想象自己和尼尔斯之间会发生哪些奇妙之事。这就引导学生源于现实,而不囿于现实,跳出现实去放飞想象。

三、任务驱动,巧妙指导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把写作指导隐含在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合作学习等一系列的任务驱动当中,巧妙地把写作方法在环环相扣的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指导给学生,很好地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路者。

本次作文教学,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得大部分学生乐想象,愿交流,有话写。从学生上交习作来看,学生们也基本能把和马丁鹅所历之事情叙述清楚,写得较详细,但从内容来看总体缺乏情趣,未入想象之化境,习作语言也不够精炼优美,尚欠打磨。

总的而言,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作文教学更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事。教师需从根本上着手,注重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探索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方法和途径,于难处点拨,于精处提炼,巧妙、恰当地把写作“金针”度与学生,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读、思、议、听、写等活动,使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

参考文献

[1]管建刚.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我的作文教学主张[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xx.

[2]丁平.儿童写作兴趣的消解及重建[J].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xx(03):4-5.

习作教学反思15

一、 准确定位本次习作的教学目标是习作教学成功的基础。

本次习作练习,教材有两段话,一段为引言,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喜爱的卡通人物,第二段话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编写一个故事,故事的人物可以是自己喜爱的卡通人物,从中挑选出一两位,也可以是自己设计的卡通人物,给他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我们根据课程标准对中年段习作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了本次教学的教学目标:要求每一位孩子都尝试自己设计一位卡通人物,再选用卡通人物编故事。

二、激发习作的兴趣是习作教学成功良好的开端。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学生有了兴趣,就能使注意力集中,积极思维。习作也不例外,学生如果有了习作的兴趣,就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为了能在开课就吸引学生的目光,整个教学的设计均以活动、游戏的形式展开,我们精心设计了卡通人物猜猜乐——卡通人物大聚会——创意大比拼——卡通新剧场等游戏环节,吸引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完成习作。

三、分散练习,降低难度是习作教学成功的诀窍

本次习作的重点是选用自己喜爱的卡通人物编一个故事。在进入此次习作之前,学生已经进行过两次类似的想象作文练习。一次是在三年级第五册,玩玩具编童话;一次是第六册的编童话帮助小朋友改正不良习惯。较之前两次的自由想象编故事而言,此次习作最大的不同是要求学生用已有的卡通人物形象作为故事的主角,这就要求学生对自己选用的卡通人物有较清楚的认识,必须了解这个人物的样子、本领、喜好等特点,才能把故事编得合情理。否则,作文中就有可能出现“猪八戒说着唐憎的语言”“蓝猫使出孙悟空的本领”——不伦不类,不合情理,有胡编滥造的情况。对于四年级的孩子而言,准确把握人物的特点是个难点,如何突破?我们精心设计了这两个活动。为孩子后面的编故事降低了难度。孩子们通过卡通人物猜猜乐活动,从老师的描述中初步感知了卡通人物的特点,(实际是巧妙出示了范文,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写作方法的指导),为自己设计卡通人物作好了铺垫。同时,在学生兴致高涨的时候,挤出时间及时安排小练笔,给学生动脑、动笔的机会,真正体现了“苏教版”教材作文教学的特点——“让孩子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动笔中学会作文!”

《习作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