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说课稿

时间:2025-11-05 19:22:38
盘古开天地说课稿范文(精选17篇)

盘古开天地说课稿范文(精选1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盘古开天地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盘古开天地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盘古开天地》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是围绕传统文化这个中心来编排的。《盘古开天地》一课就以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个主题来写的。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这个神话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依据学段目标,我为第一课时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读写结合。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传奇魅力,感受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教学难点是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一)设计理念

《盘古开天地》一课思路清晰、脉络分明,语言生动具有传奇色彩,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读为主,在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中感知“神奇”,抓住重点,在师生对话中领悟故事内容,感情诵读,在师、生、文本对话中迸发情感。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过度的阶段,在小学语文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但对于刚上三年级不久的学生来说,体会文章准确的运用词语、恰到好处的表达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的阶段,思想他们今后学习的重点。

(三)教法、学法指导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教法上就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多元对话中,培养他们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运用的能力。在学法上,指导学生多采用集体力量和智慧来学习新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带路人的作用。学生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励。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愿望。这一环节,我以配乐配图,声情并茂讲故事导入,用教师的语言魅力把学生带进传统文化的神奇氛围中,从而激发学生想读故事的强烈愿望。并引导学生去读。

(二)检查读书情况简单评价

在检查读的环节中,我采用抽生读,小老师领读、评价读、重点语句齐读等方式,指导学生把书读流利,并理解其中一些难懂的词语。

(三)品读,理解

在学会生字,读熟课文的基础上才能去谈对课文的理解。由于上一环节学生读的时间不是很充足,所以在品读理解这一环节,我注重大胆放手的原则,让学生去读:朗朗的读、美美的读、诵读……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大胆去说,说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读书后的体会、感受,让学生从容的'进行字词句篇的品味、赏析,放手让学生参与动口、动脑,完善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结构。在学生不能完全自学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阅读的引导主要靠提问来体现。在这个品读理解过程中,我提问了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供学生思考。例如:画红线的句子在用词方面很有特点,你发现了什么?哪几段写天和地分开的情景?说说盘古的身体发生的变化等。

四、教学效果

导入时,我给学生讲了这个神话故事后就直奔主题,让学生自己读,然后说说对盘古的印象。并结合课文里的句子讲一讲,从而便于指导朗读。在说盘古的印象时,学生边说我边指导,并分别读了相关的段落,重点练习了朗读,在有感情朗读中体会盘古的伟大、善良。

课堂结束时设计的“我想……就能……”的引申说话练习,在说江河时,我担心有的学生会说:“我想到江河里喝水,就能喝到盘古的血液”或者“我想到江河里洗澡,这样就能到盘古的血液里玩”等不恰当的说法,这时我就引导学生联想目前盘古的血液变成的江河受到污染的情况,引导学生改成“我想把江河里的垃圾捡一捡,这样盘古就能拥有健康的血液”

在课堂上我要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说,并能积极的参与说出自己感受和认识,针对学生的回答,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盘古开天地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说目标

1、感知课文,认识“猛、缓”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紧抓盘古开辟天地和献身两部分,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说教学理念

一、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设计好疑难点,给学生一台阶。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参与,自主学习。我在这堂课内,每个环节仔细考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的难易度,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可能。如研读第二自然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这部分:

a、“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圈出)

b、读了这些词句,你感受到了什么?(让学生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c、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

此时叫了两个学生读得还不够理想,他们的理解只停留在天地打开,缓慢的变化上,朗读还缺少一种波澜壮阔的气势。这时,我给朗读的孩子评了句:难道盘古开辟天地就仅仅用缓慢的语气来读吗?随即配上一声爆炸的音响效果。学生茅塞顿开,齐读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二、让学生尽情展开想像的翅膀,激情发言。

在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时设计以下环节:

a、读一 ……此处隐藏29165个字……p>盘古开天地

盘古醒了

混沌一片 天地分开后 创造

盘古倒下后

(四肢、肌肤、血液……)

  盘古开天地说课稿 篇1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了解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美丽宇宙的过程。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3、情感目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他们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再现神奇、美好的画面。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祖国灿烂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先辈留下了许多美妙的神话故事,你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2、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题目叫《盘古开天地》

3、读了课题,你知道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思考刚才的问题。

2、学习生字新词(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找一找形声字读一读。

找一找月字旁的字,说说为什么是月字旁。

找一找表示动作的词语,做一做。

读准多音字“倒”和“汗”

3、开火车读课文

4、读了好几遍课文后,谁能说说对课文或盘古的感受?

三、学习课文一二段

1的确,盘古真是了不起,能够在混沌一片的宇宙中开天辟地,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远古时代,亲自看看宇宙当时的情景吧!(课件出示)

2、谁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情景?

3、是啊,很久很久以前,宇宙只是一大团气,里面没有光,没有声音,黑漆漆的一片,课文里用了哪个词?读第一段。就这样一直到十万八千年的一天,混沌之中一位名叫盘古的巨人醒了,他是怎样开天辟地呢?

4、自由读第二段,划出有关句子。

5、指名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应该怎样读?指导朗读:“猛劈过去”要读重一点,清和轻应该轻读,要是读重了就会掉下去了。

6、再读读这段话,让我们用朗读来感谢盘古给我们带来明朗的`天和坚实的土地。(齐读)

7、在读着段文字时你有什么发现吗?同学们,你们发现作者在写这段神话时用了很多的什么词?请赶快找出来。并校对。

8、(去掉其他的内容,留下反义词)我们能利用这些反义词和近义词把天地分开的情景说清楚吗?(自由练说――指名说)

9、小结:作者用上了这么多的反义词和意思相近的词,使神话情节形象起来了,讲起来就更有味道了。同学们,天地分开后,盘古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出示盘古那种顶天立地的画面,)请找到课文的语句读读吧。

四、课文的第三段

1、自由读

2、指名读,或者齐读(提示:把天和地分开后就挺累得,还要使劲蹬着地,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3、朗读:(中间穿插导语:同学们,盘古为了不让天和地合在一起,就像巍巍的巨人一样,直挺挺的撑在天和地的中间,孤独寂寞的、辛苦地站住那里。十年过去了、百年、千年、万年――一站就站了一万八千年,天就变得很高很高,高到了九千丈,地就变得很厚很厚,天和地终于被固定住了,但盘古也到了精疲力尽的时候,所有的精力也消耗殆尽。终于有一天,他轰的一声,倒在地上死去了。此时,你又想对盘古说什么?让我们把想说的话送到朗读中去把!

4、过度:就算他倒下了,可他还是用自己的整个身躯把这个世界变得美丽。让我们下节课再去看看他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吧!

五、写字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过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盘古开天辟地之后,累得倒下了,可就算他倒下了,他还是用自己的整个身躯来创造美丽的宇宙。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创造的?

二、学习课文的第四段

1、自由读

2、提示:同学们,边读书边想着画面,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习惯,咱们去试试好吗?(学生再读)

3、你刚才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呢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交流)

4、到底是什么词语使我们联想到了这么美丽的画面,让我们再读读这段话,你发现了吗?

师:“飘动的云”,像这样的词语,在这一段还有好多呢,找找读读吧。

出示:飘动的云 隆隆的雷声 辽阔的大地 奔流不息的江诃 茂盛的花草树木 滋润万物的雨露

5、谁能读出这些词语的意思,使人家一听,就能听懂意思了。谁来试试。

6、放到课文中去读读,就能读的更好了。(指名读――齐读)

7、我们看看当时神话般的情节吧!(出示课件)

小结:同学们,盘古虽然倒下了,但他没有忘记把自己的全部留给他开创出的天和地。所以后人称赞盘古是“垂死化身”,他用了自己整个的身体来使这新诞生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和美丽。那么你们也想作者一样,进行大胆的、合理的想象,盘古的其他部位变成了大自然中的什么呢?(课堂小练笔)

8、交流(用上怎么样的什么,这样的词语)

预设:他的牙齿、骨头、骨髓则变成了蕴藏在大地下的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美丽的珍珠和湿润的玉石。就连他身上的汗水也变了,变成了无尽的雨露和甘霖。肉变成肥沃的土地,筋骨变成条条宽阔的道路。他高兴的时候是睛天,发怒的时候是阴天。

9、由此引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10、是呀,正因为盘古的献身,才使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草木,才有了现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这就是开天辟地的神话,人们喜欢这些神话,一谈起历史,常常就说从“盘古开天地”起。这是因为盘古是我们人类的创世神,那在神话中说是谁创造了我们,(而民间认为女娲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是始祖神,盘古和女娲作为和创世神和始祖神,广泛而又长久地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崇拜。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些神话故事吗?让我们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这座巨大的宝库里,了解更多的神话故事吧,引读民族神话千字文

三、课外拓展(民族神话千字文)

鸿蒙未辟,宇宙洪荒。亿万斯年,四极不张。盘古开天,浊沉清扬。天高地厚,乾坤朗朗。日月经天,星宿列张。江河行地,浩浩汤汤。女娲补天,日月重光。夸父逐日,血气贲张。精卫填海,荡气回肠。后羿射日,功德无量。神话故事,意味深长。民族精神,积厚流光。

《盘古开天地说课稿范文(精选1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