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5-11-07 15:08:26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四篇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四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3.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4.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教学难点

1.理解句意: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文中五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及鸟的天堂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展示大榕树的远景、近景图,鸟的天堂中众鸟纷飞的录像;出示有关练习题等。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1.同学们,在我国南方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榕树,有些榕树上住着许多鸟儿。鸟儿们成天在树上飞呀,叫呀,生活得那么自由,那么欢乐,所以人们把这儿叫做鸟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

二、资料交流,解决问题。

1.针对以上问题,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

2.检查交流情况。

(1)能利用资料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如:鸟的天堂在哪儿?鸟的天堂里有些什么鸟?鸟的天堂是怎样形成的?……老师随机利用课件或展示台展示有关资料。

(2)不能解决的问题存疑,留待理解课文时解决。

三、检查预习情况。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谈谈你进行了怎样的预习?

1.学生谈到生字新词的问题时,出示课件(或小黑板)检查字词认读情况。

不可计数逼近静寂留恋停泊一株缆绳颤动

应接不暇一簇纠正缝隙昨天灿烂桨错过

2.学生谈到读书时,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并请同学进行评议。

四、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自由读课文,思考: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丽、榕树大、鸟儿多等)

五、再读课文,理清内容。

巴金先生用他清新流畅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鸟的天堂那美丽神奇的景象。你们愿意再读读课文吗?

1.默读课文,看看你从课文中又了解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分别在书上做好标记。(给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

(1)填空练习:

课文写了作者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在,只看到了,没有看到,所以他认为;但当他第二天再经过时却看到了,他觉得。

(2)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小组内交流解决简单的问题,把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整理。)

3.全班交流:

解决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还不能解决的继续存疑,老师将与课文重点部分密切相关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

1.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为什么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

2.昨天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为什么说我的眼睛欺骗了我?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而第二个不加?

3.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我对鸟的天堂有一点留恋?

5.“鸟的天堂”(或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

六、作业:写字。

提示:“株、桩”分别由“朱、庄”加木字旁组成,“纠、错、昨”与“叫、借、作”比较记忆,知道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左窄右宽。“浆”是上下结构,注意与“将”区别。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鸟的天堂》,了解了课文内容并给本节课留下了许多要解决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追随巴金先生去鸟的天堂感受那里美丽和谐的景象。

二、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1.作者第一次来鸟的天堂,他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板书:大榕树)

2.指名读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的内容,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两个问题:

①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榕树?请找出有关语句。

②课文描写了大榕树的哪两个特点?

3.交流。

①读一读你找的句子,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榕树。

(板书:远、近)

②句子中的“逼近”可换作什么词?表示什么意思,哪一个词用得最好?

4.(课件展示)就是这样的一株大榕树,作者从远到近,又描写了大榕树的两个什么特点?(板书:大、美)

5.四人小组讨论,画下你找到的描写榕树“大”和“美”的句子,并读一读。

6.出示句子,感受榕树的“大”和“美”。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我看清了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1)自由读句子,从这句话里你读出了什么?(树大、根多、枝多)

(2)你能用另一个词代替句子中的“不可计数”吗?(“不计其数”)

(3)“卧”字说明了什么?想象:这个句子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能用你学过的词语赞美一下大榕树吗?

(4)读句子,体会榕树的大!

(师范读,生评价,指名读)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齐读句子。

(2)“堆”说明了什么?(茂盛)

(3)榕树什么时候的叶子是翠绿的?明亮的原因是什么?什么令它们发光?

“颤动”是什么意思 ……此处隐藏3169个字……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1.范读课文

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中还有谁在哪里寻找秋天?(生1:有王老师、小文、小方和小力到野外去寻找秋姑娘给他们带来的秋天的礼物。)

问:“野外”是什么意思?

问:课文中小朋友寻找到了秋姑娘送的哪些礼物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图片)原来他们也寻找到了那么多秋姑娘送的礼物,我想他们跟我们一样也特别喜欢秋天,你能不能试着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出示板书)

2.练习朗读

(1)那么赶快跟你的小伙伴练一练

(2)谁想给大家读一读

(3)你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一读行吗?

(4)还有这么多同学都想要读,那咱们就一起读好吗?

(5)你们读得这么好,我想考考谁的记忆力最好。把书扣上。

谁能连贯的把他们的话说一说。

(6)合作朗读,师读第一句,大家读小朋友说的话和最后一句。

3.积累词语

师:是呀!秋天有这么多的颜色,那么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你能用一个词语说一说吗?

4.换位想象

师:秋天的景色太美了,你们看这么美的景色还吸引谁呀?(大雁)快想一想它们会说些什么呀?

不知不觉中,通过合作我们已经找到了这么多秋姑娘送给我们的礼物,现在我们大家就休息一会儿一起做个游戏好吗?

5.一分钟休息,猜谜语

全班玩猜谜语的游戏,你们也像小文、小方、小力一样用说说“秋天是()的”,请你的朋友猜猜秋姑娘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礼物。

(三)仿照原文,口头作文《寻找冬天》

过渡:通过我们共同合作寻找秋天,老师发现你们越来越聪明了,有一件事我想请你们这群小机灵鬼儿帮帮忙,你们愿意吗?(愿意!)五彩缤纷的秋天刚刚过去,我们又迎来了充满神秘感的冬天。学校的“小喇叭”广播向我们征集有关《寻找冬天》的小片断,要求仿照《寻找秋天》这篇课文来说一说。说得好的我们要推荐到学校的小广播站请他给全校同学说一说。我们看看到下期的“小喇叭”广播时能听到我们一1班哪位学生的声音。

(1)先给你们一点时间,闭上眼睛好好想一想冬天的景色。

(2)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冬天的图片。

(3)把你想到的,看到的和你的同桌先说一说。

(4)全班交流

下节课我们选出班里说的最好的同学到小广播站去广播。

三.总结

感谢同学们与我的合作,正是因为我们的合作才发现了五彩缤纷的秋天,而且发现了冬天的美丽之处。韩老师特别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能够合作得更好,去发现更多更美丽的事物。

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李白与汪伦之间的友情。

3、交流送别诗,诵读积累。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体会两人之间的情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揭题。师板书:《赠汪伦》(谁能来准确地读读诗题?)

2、理解诗题。(‘赠’是什么意思?)

3、了解诗歌创作背景。(李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

汪伦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白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知道李白喜欢喝酒,于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酿成酒,并长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于是想出一个妙计。他修书一封,送给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已早听说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应往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但却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赠汪伦》这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

二、初步感知古诗。

1、读通古诗。(谁来替李白诵一诵这首古诗?)

(1)指名读。(重点正音“乘”)

(2)齐读。

2、想像古诗中的景象。(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1)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将要出发的画面)重点理解“将”“欲”“行”。

(2)忽闻岸上踏歌声:(汪伦为李白送别边歌边舞的画面)重点理解“踏歌”“忽闻”。

①踏歌:边歌边舞的一种舞蹈形式。

②课件展示“踏歌”。

③重点理解“闻”。(这里的“闻”是什么意思?(听到)现在的“闻”有好多意思(看504页字典)。你知道哪些句子中“闻”的意思是“听见”?(耳闻不如目见;耳闻是虚,眼见为实;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3、体会李白的心情。

(1)感动。(此时李白的心情怎样?李白的感动仅仅是因为汪伦踏歌送行吗?前面听了老师写作背景的介绍,你还知道汪伦对李白的情谊表现在哪里?)

(2)感情朗读。(谁能像李白一样饱含深情地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3)理解诗意。(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4)比较句子,体会感情。(读下面的句子,想想它们的意思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就算桃花潭水有千尺

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怎么能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呢?

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吗?不,远远比不上。

三、背诵积累。

1、教师引读。(想到汪伦真情相待,看到汪伦踏歌送行,李白情不自禁地吟道……)

2、理解全诗。(谁能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3、配乐朗诵。

四、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两首古诗。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自由读,指名读。

3、《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分别是谁送谁。

4、找一找。

古诗中,哪个词指的是孟浩然和董大?(故人、君)

五、作业。

1、学写生字。

2、写写李白和汪伦会说些什么?

3、交流:了解古人礼节“打躬作揖”,学学古人的样子,演演李白和汪伦分别的情景。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