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六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 篇1一、设计理念
教师、学生与文本互动对话促成动态生成的课堂,这才是一个真实的课堂。在真实的课堂里,学生充分自主,真情投入;教师悉心聆听,倾情奔涌。师生在宽松和谐、互动合作、情趣横生的空间里展开心灵的对话,在对话中感悟,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发展。
二、教学目标
1、认读“石、棵、什、时、就、王、力、不、讲、还、出、牙”12个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石榴笑了”是什么意思。
3、让学生明白: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石榴笑了”是什么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课前准备
师:制作幻灯片;生:询问大人,查一查资料(关于蔬菜、庄稼、水果,在一般情况下,在什么时候成熟,成熟后是什么样儿的?)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笑”
(通过师生相互送微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1、孩子们,请你们仔细地观察老师,现在我是怎样的表情?(教师做笑的表情),是啊,因为你们个个坐得端正,我很高兴,所以把微笑送给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把微笑送给老师呀?(愿意)笑一个给老师看一看。(生笑),你们太可爱了。
2、孩子们,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我笑了,你们笑了,连石榴也笑了。读课题:15石榴笑了(A注意读准翘舌音和轻声音节;找准关键词读:什么笑了?石榴怎么样?)
(二)初读课文,质疑“笑”
(教学生学会质疑的良好习惯)
1、我们都说,聪明的孩子们最喜欢提问题了,读了课题,聪明的你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和同学吗?
(石榴什么时候笑呢?“石榴笑了”是什么意思?石榴为什么要笑?)
过渡:简直太棒了,下子就提这么多的问题,表扬他。其实呀,这些答案都在我们的课文里等着我们呢,请孩子们打开P110去读课文,找一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2、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谁字音)
3、因为大家读书很大声,生字宝宝也笑了,竟跑到了屏幕上,,你还能认识它们吗?出示幻灯片1(读生字词,读准字音)全体读---开火车读。
(三)品读课文,体会“笑”
(在开放而又真实的课堂里,教师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师生互动对话现场捕捉,形象比较,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领悟知识,强化语感。他们的认知结构也在这随机的“涨落”中产生突变,教学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并生成发展。)
过渡:请你仔细观察课文的第一幅图,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你的发现。(相机抽生回答)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谁愿意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抽一生读---师指导按节奏读全体读)
出示幻灯片2 院子里∕有棵石榴树,树上∕挂满了石榴。
出示幻灯片3 换词练习:树上挂满了石榴。还可以这样说:树上结满了石榴。
2、你明白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吗?“理解‘笑’—成熟的意思”
3、出示幻灯片4:妈妈说:“石榴一笑,就可以吃了。”
仿说句子:我一进教室,就拿书出来读。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聪明的力力很认真地听了妈妈的话,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全体读第二自然段)
2、问:力力是怎样想的?
3、抽一生回答(石榴什么时候笑呢?我逗逗它,它会不会笑呢?)
4、谁能读出问号的语气来?(相机抽两生读---全体读)
5、力力想了哪些办法来逗石榴笑的?结果石榴笑了吗?(相机板书:力力 逗 不笑)
6、分男女读(男当力力,女当石榴)
7、从刚才的朗读,你认为力力是个怎样的孩子?(幼稚可爱的孩子)
8、指导朗读(出示幻灯片5)读出幼稚可爱的孩子。(重读“唱歌”“跳舞”“讲笑话”“还是不笑”)
A、抽生读;B、全体读
过渡:这时力力没有其他办法,好心的秋风姐姐来帮忙了?
(六)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师范读,你发现了什么?(请你认真倾听教师读“呼”后面的破折号,注意长句的停顿)
2、相机抽两生回答亲读(呼----呼---呼秋风来了;树上的石榴∕慢慢地∕咧开嘴。)
3、抽生读----1、2大组读第一句,3、4大组读第二句。
4、教师又范读(请你一边听,一边观察教师的表情,说说教师用怎样的心情来读?)
5、抽一生回答(用高兴、兴奋的心情读)
6、因为我喜欢力力,感谢秋风姐姐,石榴笑了,我也就笑了,我看看,你笑了吗?(个个笑得多灿烂呀)请你们也用高兴的语气又面带微笑来读读这一段。
7、全体朗读
8、理解“秋风来了”---秋天到了。(相机板书秋风 来笑了)
9、文中有一个词用得很好,好像人在笑一样,你认为是哪个词?(咧),请做“咧开嘴”的动作。
10力力逗石榴,石榴不笑,秋风来了,石榴为什么会笑呢?(因为石榴是在秋天成熟的,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读课文,听到了秋风吹的声音,在平常的生活中,你还听到还些声音?(生说)
11、课间操(全体起立,边说做动作)
五、知识拓展,升华“笑”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发散思维,培养良好课外求知的习惯。)
1、在课前我们提出了不懂的问题,通过一节课的读书学习,现在你能解决这些问题了吗?
出示(出示幻灯片6)
A石榴什么时候笑呢?“石榴笑了”是什么意思?石榴为什么要笑?
B在一般情况下,蔬菜、庄稼、水果,在什么时候成熟,成熟后是什么样儿的?
(相机告诉学生,现在科技发达了,很多东西通过催熟,冷藏,成熟期已不受季节限制了。)
2、全体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2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五个生字。
能力目标:能速读课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情感目标:< ……此处隐藏2679个字……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
展示你的集邮册。
3、 口语表达实践活动。
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如《瓦特发明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等。
推荐阅读:“发明家小时侯的故事”丛书。
小学语文教案 篇5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9个词语。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哪只白鹤能找到鱼,并懂得其中的原因。教育学生遇事要动脑筋,注意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指导朗读,进行识字教学,知道三只白鹤各以什么做标志记住鱼的地方。
难点是弄明白为什么只有第三只白鹤能找到鱼。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分别画有“三只白鹤、太阳、白云”的粘贴图。
2.生字生词卡片。
3.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新课
指白鹤图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动物白鹤腿细细长长的,嘴尖尖长长的,它这样子最有利于捉鱼了。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有关白鹤的课文。教师板书课题:三只白鹤。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注字音,读通课文。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要注意长句子中间的停顿,读完对照要求进行评议、改进。
三、再读课文
1.以问引读,学习第一段。
(1)什么时候,三只白鹤在干什么学生读第一句。
(2)他们——学生接读第二句。
学习生字“饱、埋”。“饱”是形声字,“埋”是会意字。根据字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字形。看看第一幅挂图,练习朗读第二句。
(3)连起来练习朗读第一段。
2.三只白鹤分别用什么标记来记住埋鱼的地点呢
(1)自由朗读第二段。
(2)指名三位同学一人读一句,教师板书:第一只太阳底下第二只白云下面第三只柳树旁边。板书生字“第、底、旁”时,让学生留心看老师怎么写,学生跟着书空
(3)出示与书上第一幅插图内容相似只少了三只白鹤的挂图,利用活动的“白鹤”图,分别演示它们记住的标记。
3.第二天,三只白鹤按照自己记住的标记去找鱼了,谁能找到呢
(1)学生自己读读三、四段课文,同座位讨论讨论:哪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为什么
(2)大家交流讨论。
(3)教师利用活动挂图帮助理解:
①出示只有背景内容的挂图,利用活动的太阳图,演示“刚刚升起”,注意贴的位置与原先位置不同。
②利用活动白鹤演示“朝太阳飞去”。点明此时太阳下的土地已经不是埋鱼的地方了。
③贴上活动的“白云”图(与原先位置不同),利用活动“白鹤”演示“朝白云飞去”。点明此时白云下的土地也已经不是埋鱼的地方了。
④利用活动“白鹤”演示“飞到河边,落在大柳树旁边”。得出结论:第三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因为柳树长在土里,在短时间内是不会移动的。
4.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复习生字,指导识字、写字。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学生自己分析,大家交流记字方法。
3.指导写字。“第”的竹字头约占田字格的四分之一,下面的“弓”要写得扁宽些。“底”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起”的“捺”要长需舒展,托住上边的“已”。
三、课堂练习
1.完成练习3。先比较每组字的异同,再自己组词,口头交流,然后写下来。
2.完成练习4。先让学生自己完成填空,现进行交流、订正。
四、扩展练习
课后收集童话或寓言故事,召开一次故事会。
板书设计
29三只白鹤
怎样记
第一只 第二只 第三只
太阳底下 白云下面 柳树旁边
谁能找到鱼
《三只白鹤》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6教学要求: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教学准备:卡片、课件、《我的中国心》歌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学生吟诵咏梅的诗句。
2、过渡: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作家陈慧瑛常常会想起了身在异乡的外祖父,并由此勾起了她一连串的回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
2、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三、细读第三段,领会爱梅之情。
1、在作者的记忆中,外祖父是一个爱梅的人,你能从地方体会到这一点呢?
2、自学体会,动手圈画。
3、读句交流,谈理解。
4、重点引导第二件事:从对比手法的使用及对外祖父神情、语言、动作等的描写体会对梅花的爱。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品读重点段,体会爱国情结。
1、过渡: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钟,文中哪一段话给我们解开这个谜团?
2、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那段话,互相交流、讨论。
(1)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桌听听。
(3)全班交流:a、梅花的精神(不畏严寒、坚贞不屈);b、梅花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c、保存墨梅图激励自己保持民族气节。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外祖父对梅花,对有骨气的中国人的敬佩。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3)齐读。
五、总结全文,感情升华。
1、学完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了吗?
2、学生结合着自己的理解来谈。
3、内容扩展,从哪些地方你也能体会外祖父那份浓浓的爱国之情?自由交流。
4、古往今来,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许多向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它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地的语言,但是他们的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它们的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再一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
5、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