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8-18 13:01:28
有关语文教案合集7篇

有关语文教案合集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感悟人生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

2、学习作者抓住自然景物特点进行形象而细致描绘的手iuofa,品味其艺术魅力。(重点)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徐志摩曾带领我们于泰山之巅观赏雄伟、壮观的云海,今天,我们将透过一位女作家的视角,观赏另一种风格的云海。(板题)

2、作者简介:

唐敏,原籍山东,1954年生于上海,1959年随父母迁居福州。曾当过知青,后相继在福建图书馆、作协福建分会、厦门市文联工作。1979年以来发表了若干散文、小说。其中中篇小说《太姥山妖氛》、散文《女孩子的花》等产生过一定影响,已出版《青春缘》等散文集,曾多次获国内外文学奖。1990年因小说《太姥山妖氛》入狱。近年来著作不断,《走向和平》等作品一再轰动文坛。唐敏与一些作家一起进行着散文创作的新探索:让散文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展示个体对外在世界的独特感知和人的自然性灵。著有《远山远水》、《心中的大自然》、《诚》、《青春梦》等。

3、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完成自主学习1、2题。

核实重点字词:

怄气(òu) 婆娑(pó suō) 懊悔(ào) 汩汩(gū gū)霓裳(ní cháng) 纤纤(xiān xiān) 憧憬(chōng jǐng)粗犷(guǎng)

4、初步把握课文,完成合作探究3题,将不会的地方标示出来。

5、合作探究:

互动1: 作者笔下的云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句子进行赏析。

明确:变幻多端、形态美、富有动感。

互动2:作者青年时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你从哪些句子中可以读到?

明确:与世隔绝,人与人交往少。(文中记叙性的话语中找)

互动3:

年少时我为什么喜欢云?而成年之后却没有了当年的那种激情? 结合温馨提示探究。

明确:年少时我是在宁静中度过的,与人交往的很少,有隔世之感。单调、乏味的生活,使我格外关注天气,也因此喜欢上了云,把整个身心都融入到了云海之中。而成年之后晚饱经沧桑,以彻底地融入了世俗,没有了心静,自然也没有了当年爱云的激情了。

6、小结全文:

本文回顾了自己青年下乡当知青时在山中的一段生活,以

为线索,选用 、 的修辞手法,融情于景,对山中云

海进行了描述,表达了作者

之情,抒发了 的人生感悟。

7、拓展延伸:

1、写出你所知道的描写“云”的诗词名句。

2、要体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就必须进行形象而细致的描绘。你能模仿本文第3段的写法也写一写天上的云彩吗?

  【教学总结】

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本课教学时,采取自读圈画法、合作探究法、适时点拨法,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根据以上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以下的学法:

(一)预习清障法,通过课前预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有利于提高听课的效率,使课堂效果事半功倍。

(二)自主悟读法,通过学生自己的个性阅读和感悟,加深其对文章主旨及感情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三)合作交流法,合作交流有利于形成学生不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的优势互补,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而且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对成功的渴求。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识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激发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的美好情感。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好枫叶形状的生字卡片。

2、学生自备一套生字卡片,以及做贺卡的材料、工具等。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就是爱。而师生之间的爱是各种情感中最伟大、最无私的。你的身边一定发生过许多师生之间互敬互爱的事,给大家谈一谈好吗?有一位小朋友将他对老师的爱都深深寄予在一片火红的枫叶上了。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火红的枫叶》。

2、质疑。读了课题后,你都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画出自然小节号。

2、正音。分自然小节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反馈。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音。

4、检测。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随机请学生准确读字。

三、再读课文,感悟课文的含义。

1、自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看一看通过阅读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在书上标注出来。

2、交流。学生将自己读懂的内容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随时进行点拨、指导。

3、质疑: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如:“我”为什么要这么认真的去找一片枫叶?

4、小组讨论,组长汇报。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发散思维

1、你知道哪一天是老师的节日吗?如果你就是找枫叶的小朋友,在这一天里,你想跟老师说些什么?

2、做贺卡。我们一起来做一张贺卡,将你跟老师说的话写在上面,然后送给你们的老师吧!

小结:

一片小小的叶子寄托了小朋友对老师的爱,这个教师节,老师一定会很快乐的。

五、作业:

1、继续做贺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我真希望》这首诗是语文S版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全诗用生动的语句、渴望的心情,真挚地表达了人们希望治理烟尘、整治污水、洁净空气、还我蓝天的美好愿望。警示人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此处隐藏6801个字……

请大家考虑,找一处自己最喜欢的地方,然后学习作者的写法,给自己插上想像的翅膀,写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作者和妈妈对爸爸的关心和爱。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会认生字,会读生字并运用组词。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理解对爸爸的关心和爱。

教学难点:

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妈妈看着我,我看着妈妈,笑了”

教学流程:

一、歌曲进入新课

1、讲述:小朋友们,今天上这节课之前,教师先来播放一首歌曲:我的好妈妈。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

2、听唱完了歌曲,大家知道这首歌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心爸爸的课文:(板书课题:轻轻地),齐读课题。

二、自探提示,学习生字

1、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呢?(生答)

2、老师把同学们的问题归纳了一下,其中也有老师要问的问题,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件出示自探提示,指生读)

3、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圈出会认字和和会写字,同桌之间认一认,考一考。

4、学习生字:出示生字,指生领读,组词。(课件出示)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解疑合探

1、同学们的生字学习的很好,认识了所有的生字宝宝,现在这些生字宝宝又回到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它吗?自读课文,整体感悟。

2、读了课文,谁能说一说本课中出现得最多的词语是什么?

一生答道:轻轻地。

3、让学生自然练读,注意将描写“我”和妈妈轻轻地做事场景的段落要轻轻地读。并划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学生划出有六个自然段。

4、让学生说一说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说我和妈妈在很轻地做事。

很多同学回答:一、二自然段说妈妈很轻很地做事,四、五自然段说“我”很轻很轻地做事。

5、哪位同学来读一下一、二自然段?(听生朗读)说说妈妈在这一段中在很轻很轻地做什么事?(将学生的回答板书)

6、哪位同学再来读一读第四、五自然段(听生朗读),再说一说“我”在很轻很轻地做什么事?

一生回答:也是穿衣、走路、开门说话。

7、那么,大家都知道“我”和妈妈在早上做任何事都很轻很轻

地,她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怕打扰影响谁?你从哪知道的呢?

学生回答:从第三自然段,因为爸爸上夜班。

8、让我们来一起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9、“我”和妈妈这样轻轻地做事,没打扰爸爸的美梦,心里是不是很高兴,妈妈和“我是不是有默契,会会心一笑呢?请大家一起来读一最后一自然段,体会妈妈和“我”高兴的心情。

10、朗读接力赛。(让六个学生一个读一段,比一比谁读得好) 四、质疑再探。

课文我们已经学习完了,同学们还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

(生问,解答)

老师也有一个问题,你的爸爸妈妈工作辛苦的时候想休息了,你会怎么做呢?(生答)

五、巩固练习

你学完了课文,能回答老师的这些练习题吗?(课件出示练习题)

六、总结

你学完了本课,有哪些收获呢?(生谈收获)

回到家里,仔细观察一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长辈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情况,想想他们需要哪方面的帮助,做个体贴、关心、爱护长辈的人。

《轻轻地》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写的是妈妈和“我”起床了,看到睡得正香的爸爸,我们轻轻地穿衣、轻轻地走路、轻轻地说话……短短几句话,把家庭的温馨、亲情的关怀这一感人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在教学中,我摒弃了支离破碎的分析和喋喋不休的串讲,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充分品读文本,充分体验情感方面。通过“课文中出现最多的词语是什么?”为线索,引导学生细读,品读,将作者的意图渗入潜意识之中,使学生对文本中的语言达到理解。。学生都感悟到了“我”和妈妈轻轻地起床、轻轻地穿衣、轻轻地走路、轻轻地开门、轻轻地说话都是对爸爸的关心和体贴,明白了从小就要学会关怀,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围绕豆腐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3、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对祖国和家乡的爱恋之情。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有关资料,生活体验来感悟,交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祖国、家乡的爱恋之情,激发学生的情感。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对祖国和家乡的爱恋之情。

教学准备:豆腐的相关资料

主教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提起豆腐,同学们都不会陌生,大家都来说说吧!

2、让我们一同去品味黄苗子的《豆腐》吧。

二、学生自读,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文章写了些什么?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听写词语,辨析多音字,理解词语。

(1)辨析多音字

和héhuóhuhú

喷pēnpèn

供ɡōnɡɡnɡ

(2)理解词语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眉飞色舞:形容人非常高兴,得意的神态。

2、理解内容:

第一部分(地~2自然段):写几位在英国多年的华侨一起聊天时说起了家乡的豆腐。

第二部分(3~12自然段):介绍有关豆腐的传统小吃,豆腐菜的加工与制作,营养价值及桐城特产“叫豆腐”。

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再一次点明豆腐容易勾起中国人心头的一种特殊的滋味。

四、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1、读第二部分(第3~12自然段),作者围绕豆腐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具体怎样写的?

(1)学生自读,小组交流。

(2)班内汇报。

2、作者仅仅是向人们介绍豆腐吗?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体会。

(1)学生自读开头、结尾部分,圈点批注。

(2)小组讨论。

(3)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①“对祖国和家乡的爱恋……这是很自然的。”

②“的确,作为一个中国人……体味到生活的多彩。”

3、你有这样的体会嘛?联系生活体验说说吧。

四、理解、升华感情。

1、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依照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断。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有关语文教案合集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