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说课稿

时间:2025-08-13 15:08:33
科学实验说课稿

科学实验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实验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实验说课稿1

一、活动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运用各种感官,通过主动、亲历的动手动脑的活动,对周围事物、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糖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非常喜欢的,而这次的“做中学”实验是在一次偶然的幼儿生活环节中,孩子将糖掉进了水里,老师抓住了此次教育契机,不仅引发了幼儿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糖的变化,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这次活动属于现象观察类活动。对小班幼儿来说,“溶解”现象既无法理解的,又是容易观察的。该活动立足于观察溶解现象的发生过程,而不是讲解糖为什么溶解,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溶解现象,允许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寻求解释,对于维护幼儿的好奇心以及养成其思考的习惯是有益的。

二、活动方案及修改意见:

小班科学《糖消失了》(第一研)执教:陈梦娇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发现糖在水里会慢慢变小慢慢消失,水会变甜。

2.愿意探索发现不同的糖在水里的变化,并愿意与别人交流自己的发现。

3.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对探索性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方糖大量、人手一只杯子。

2.大的透明杯子一只、温开水大量。

活动过程:

(一)探索性话题引起幼儿讨论。

提问:1.小朋友,你们吃过糖吗?喜欢吃吗?

2.请你说说糖在嘴巴里会怎样?(变甜、变小等)3.请你猜一猜,把糖放在水里会怎样呢?

(二)做试验证实幼儿的推测。

1.教师:糖放到水里到底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吧。

老师把糖放到透明的大杯子里,注入适量的开水,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1)看一看,糖发生什么变化了?(变小)(2)猜一猜,糖到哪里去了呢?

(3)刚刚还是没有味道的白开水现在会变成什么味道了呢?

2.幼儿猜测回答后请个别幼儿上前品尝糖水,并把自己品尝的结果告诉大家。

教师小结:糖在水里会变小,慢慢的没有了,水会变甜。

(三)集体操作,观察糖在水里的变化。

1.幼儿人手一粒糖一杯温开水操作观察提醒幼儿注意不把水泼掉,提醒幼儿有耐心。

2.集体品尝糖水。

第一次讨论意见:

1.教师在提问的设计,提问的时机上需不断改进。

2.有幼儿提出糖为什么会化时,应该让幼儿对这个问题作出猜测,激发探索的欲望。

小班科学《糖消失了》(第二研)执教:赵青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发现糖在水里会慢慢变小慢慢消失,水会变甜。

2.愿意探索发现不同的糖在水里的变化,并愿意与别人交流自己的发现。

3.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对探索性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方糖大量、人手一只杯子、搅拌棒若干。

2.大的透明杯子一只、搅拌棒一支、温开水大量。

活动过程:

(一)探索性话题引起幼儿讨论。

出示方糖。

提问:1.这是什么?你们吃过吗?吃起来是什么味道的呀?

2.请幼儿品尝小块的糖。

提问:糖放到嘴巴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变甜、变小等)3.请你猜一猜,把糖放在水里会怎样呢?

(二)做试验证实幼儿的推测。

1.教师:糖放到水里到底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吧。

老师把糖放到透明的大杯子里,注入适量的开水,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1)看一看,糖发生什么变化了?(变小)(2)猜一猜,糖到哪里去了呢?

(3)刚刚还是没有味道的白开水现在会变成什么味道了呢?

2.幼儿猜测回答后请个别幼儿上前品尝糖水,并把自己品尝的结果告诉大家。

小结:糖在水里会变小,慢慢地融化到水里面去了,水会变甜。

(四)集体操作,观察糖在水里的变化。

1.幼儿人手一粒糖一杯温开水操作观察。

2.提醒幼儿注意不把水泼掉,提醒幼儿有耐心。

(五)2.集体品尝糖水。

第一次讨论意见:

1.在导入环节,怎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2.幼儿品尝糖果的时候最先注意到的是糖果产生的甜味。教师应当在糖果的变化上适当的提醒幼儿感知糖果大小的变化。

小班科学《糖消失了》(第三研)执教:谢小雨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发现糖果在水里会慢慢变小慢慢消失,水会变甜。

2.对溶解的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思考“糖怎么不见了”的问题。

3.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对探索性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每人一小杯水,一块方糖,以及用于搅拌的汤匙。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激发幼儿兴趣。

1.师:你们的桌上有什么?如果把糖放到水里去会怎么样呢?今天请大家自己试一试,仔细看看,糖到水里会怎么样?

2.幼儿试验、观察、表达、交流。

(二)引导幼儿讨论溶解现象1.师:你们刚才看到糖放到水里怎么不见了?它真的没有了吗?到哪里去了呢?现在又变什么样了呢?

2.幼儿讨论、交流、思考、讲述。

(三)进一步了解溶解现象,知道不同的东西溶解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1.教师出示水果硬糖、方糖、奶糖,并出示记录表。

教师:这里还有一些糖也会“化掉”,请你观察一下,它们在“化掉”的过程中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操作并观察。

3.教师总结:原来不一样的糖果,在水中溶解的速度也不一样,方糖溶解最快,第二是奶糖,第三是水果硬糖。

(四)引导幼儿联系其他溶解现象,扩展幼儿的经验。

1.师:你还知道有什么东西像糖一样,在水里会“化掉”呢?

2.幼儿表达交流。

(五)小结:今天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糖放到水里去就不见了。请你们回家以后再试一试,还有哪些东西也是这样的。

科学实验说课稿2

活动目标:

1、发现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了解产生气体多少与材料的用量有关。

2、能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体验猜想、验证、结论等基本的 ……此处隐藏18538个字……一、说教材

《温度和温度计》是科教版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中的资料。教材分为四部分(课件出示四个部分一:比较水的冷热。活动二:观察温度计。活动三:摄氏温度的读和写。活动四:读出温度计指示的度数。)第一个活动让学生经过自身的体验来感知温度,并得出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第二个活动以学生们在“冷水与热水”中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引出温度和温度计的概念。第三个活动的重点是训练学生对摄氏温度认读和记录第四个活动是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地使用温度计。其中重点是训练学生对摄氏温度的认读和记录,难点是引导学生识读零下温度。

二、依学情说目标

我所应对的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温度和温度计没有很深的了解。学生可能听说过温度计,也曾用体温计测量过体温,但真正使用温度计测量过其他物体温度的学生估计极少。所以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课件出示知识目标:使学生明白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能够用温度计来测量。本事目标:经过学生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本事。情感目标:从温度计这种工具的精巧设计体验科学的魅力,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三、说教学策略和学法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我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是(课件出示:巧设悬念、—实验感知———观察思考、—实践运用)这个教学策略和方法体现了变教给学生知识为教会学生学习,在大胆想、充分做而获取感性认识的同时培养学独立获取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的本事。课堂上,我指导学生采用(课件出示:问一问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用一用)的方法来学习。问自我不懂的地方想教师提出的问题,做自我研究的实验,说自我理解的资料,用所获的知识释疑。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四、说教学程序

为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取性,我的教学安排如下。

1:魔术激趣,巧设悬念。(课件出示一、魔术激趣巧设悬念)上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与教学相关的小魔术,神奇的现象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我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从视觉上的感知提升到脑的思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所以,我设计教学程序的第一步是搞好乐中施教和趣味教学,引领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经过伽利略温度计的雏形,把学生不熟悉的热胀冷缩现象呈现于他们眼前,经过简单神奇的小魔术,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在此基础上,我提出问题(课件出示1、同学们发现了什么,你明白其中的奥秘吗2、在今日的学习中,你还想明白什么)经过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能够让我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第二个问题的设计是让学生从热胀冷缩现象中提出自我想研究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本事,也充分体现了科学学科问题多样性和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设计实验,比较感知(课件出示二、设计实验,比较感知)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活动中,经过实验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动手操作本事和思维本事。我首先让学生比较两杯水的冷热,让学生用手触摸感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由此引出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之后让学生动手感知、比较桌子上的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2号、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号杯内装的是热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实验要求动手体验,交流讨论,并做记录,最大限度的活跃了课堂气氛,建立起自我是学习主人的主体意识。在学生们充分实验感知后,各小组根据所填表格,汇报实验情景。教师小结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一样,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那有什么办法能够准确地明白物体的冷热程度呢自然地引出温度计。

3、观察思考,提升认识(课件出示3、观察思考,提升认识)。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自主的观察思考,互相交流观察中的发现,说说自我看明白了什么,对于观察中产生的问题,能够下组寻求别组同学甚至教师的帮忙,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开放性的探究空间。在学生充分观察后,各小组汇报观察情景,有的组发现了温度计上的数字,有的组发现了温度计上的刻度,有的组发现温度计上有温度的单位摄氏度(℃),还有的组发现了温度计上有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有了这些感性的发现,我进一步组织学生思考、探究,(课件出示:1、温度计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2、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刻度表示多少度3、当你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时,温度计会发生什么变化)我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去交流、去探究,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到思维的训练中,经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很顺利的实现了温度计构成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培养了他们敢想、敢说、敢做的科学情致。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4、实践运用,认读温度(课件出示实践运用,认读温度)在这一环节我要让学生掌握摄氏温度的读和写,引导学生准确的区分零下温度的正确读写并让学生明白温度读数时的方法。我充分运用多媒体,图文音动色的功能,设计了与资料紧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看听说写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掌握了摄氏温度的读和写,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也获得一种满足和成功的体验,成功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对应掌握的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

五、总结揭秘,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把教材知识和生活生产及科学技术的运用联系起来,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解答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是让学生自我总结归纳这节课的收获,有的学生说,明白了物体的冷热程度和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有的学生说明白了温度计的构成和每一个刻度表示的度数,有的学生说明白了用正确的方法读写摄氏温度,还有的学生说发现了温度计液柱随温度高低变化而变化的现象。在学生有了如此多知识收获的基础上,我再回到课前开始的小魔术,让学生又一次感受到科学带来的神奇现象,之后我让学生亲自体验这个小魔术,让学生自我发现魔术的秘密。最终我再做了总结揭秘,让学生对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有了生动、直观的认识。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布置学生课后设计一个自制的温度计。任务的设计是对学生动手探究本事的培养,体现了铃声止而思维不止,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中去的思想。为突出本课的重点我把对摄氏温度的认读作为板书的主线,这是我的板书设计(课件出示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表示摄氏温度6℃读作写作;—1℃读作写作)总之,本课的教学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出发,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思维本事来搭建知识的结构。

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学生愉快地探究知识,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贴合了学生获取想明白,努力去探究,享受获得喜悦的心理活动规律。使他们感悟到科学的乐趣,达成了目标。我相信经过这样的教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进取的思维,主动的探索,欢乐的学习,能动的发展。

以上是我说课的资料,由于经验不足,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各位多多指教。多谢!

《科学实验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