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语文教案模板锦集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4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5个生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3.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唐代李商隐曾经有一首诗描写了雨后初晴的景象,也留下了千古传诵的美好诗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也写了一首这样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在天晴了的时候》。
2.读课题,请学生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谈自己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作上记号。
(3)指名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
3.了解课文的内容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小组讨论。(2)相互交流。
三、再读课文
1.默读全诗,想想课文哪些诗句写出了雨过天晴时的景物,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2.朗读全诗,体味诗句之美。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文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教师板书)
小路
小草
小白菊
凤蝶……
二、交待目标
这首诗描画了一幅清新的雨过天晴图,让我们继续欣赏这幅图,来品味诗中的语言,感受诗中的美景,记住这首诗。
三、品味诗句、练习背诵
(一)引导学生品读诗句。
1.指名读描写小路的诗句。
2.为什么小路会是凉爽又温柔?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3.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4.背诵诗句。
5.小结学法:
(1)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2)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3)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4)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二)自学课文再交流讨论。
你喜欢哪句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在讨论中引导学生结合重点的词句来说)进一步体会诗句的美好,想象画面练习背诵。
(三)你还看到了哪些雨后的景象?说一说。
四、朗读、背诵全诗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模仿这首诗的写法,把你观察到的雨过天晴的景象写出来。
语文教案 篇2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第五、六、七自然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珍稀动物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阅读天鹅破冰的场面描写,教育学生爱鸟护鸟,重视保护生态平衡。
三.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简介天鹅。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俄罗斯 斯杰潘 清脆 瞪着眼睛 塌陷 扩大 胸脯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结合正音。
(三)理清文章脉络。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内容。
(课文主要讲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场面。)
2.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天鹅用身体破冰的故事?试着给课文分段。
3.交流讨论:
第一段(1)“我”到俄罗斯老人斯杰潘家做客。
第二段(2——8)斯杰潘老人讲一群天鹅在一只老天鹅行动的感召下,用身体破冰的故事。(四) 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珍稀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生自由朗读课文。
(二)重点学习课文第五、六、七自然段。
1、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后,你联想到了哪些课文?
2、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因为蚂蚁、羚羊、天鹅都具有勇敢、团结的精神。
3、 再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自然段感受到了天鹅这种勇敢、团结的精神。
4、指名读第五、六自然段,边听边划出表现天鹅勇敢的句子。
(1)交流所画的词语。(腾空而起、石头似的、重重)
(2)理解重点句子:“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水面在慢慢扩大。”
讨论: “破冰勇士”指谁?为什么说它很顽强?(说老天鹅顽强,是因为它不怕疼痛,不怕牺牲,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连续不断地扑打着冰面。)
(3) 文中哪几句话具体写了这位勇士破冰的壮举,你能将这段话分为两层吗?
(4)仔细读第二层,读后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5.画出第七自然段中写天鹅动作的词语,从这些动词你体会到天鹅怎样的心情?(高兴、激动)
6.练读第七自然段。
(三)学习文章第八自然段。
1、自由 ……此处隐藏1270个字……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描写潮来时的语句。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习观察事物的能力。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
【课前准备】
潮来时的录像,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1、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潮吗?你在哪儿见过?
2、世界上涨潮的地方不计其数,然而我国的钱塘江大潮却被称为天下奇观。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观赏这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钱塘江大潮吧。
(播放有关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的课件。)
3、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钱塘江的相关资料?请你为大家展示一下吧!
(学生介绍钱塘江的资料或吟诵诗句。)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钱塘江大潮如此雄伟壮观,今天我们就随作者一起走近它,观赏它,感觉它!
(齐读课题《观潮》。)
2、请大家轻声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说一说: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1、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2、分析字形,理解词语:
⑴ 分析字形:
罩下面不是桌,应写成卓。昂上下结构,曰字旁,下边的左半部是 不要写成 。薄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⑵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天下奇观:天底下罕见的壮丽景象。
笼罩:像笼子一样罩在上面。
若隐若现:好像隐藏在那里,又好像显露出来,形容隐隐约约。
浩浩荡荡:课文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四、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
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给课文分段。
2、小组讨论:
第一自然段与下文是什么关系?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1自然段):总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2自然段):潮来前的景象。
第三段(3、4自然段):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段(5自然段):潮头过后江面的景象。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一自然段
1、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观潮的情景的?
2、文章的哪句话概括了全文的内容?
(第一自然段。)
3、读第一段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有什么不同?
4、你能用这两个不同意思的观再组个词,并说一句话吗?
二、理解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
指名说一说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人物的词语。
3、人山人海说明了什么?
4、再读:
看图想画面,体会江面的特点和人们此时的心情。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内容
1、读三、四自然段:
画出描写潮声、潮形的句子。
2、细读描写大潮声音的句子:
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从山崩地裂一词,你感受到什么?人们的心情怎样?
3、再读写浪潮声音的句子:
读出声音之巨大和人们之惊喜。
4、读大潮样子的句子,并出示幻灯片。
5、小组讨论:
江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色?给人的感觉怎样?
6、再次看潮来时的录像:
感受其壮观的景象。
7、齐读此段:
读出壮观及喜爱之情。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读课文:
想一想这一段讲的是什么?
2、潮头过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你又有什么体会?
五、拓展课文,课外延伸
1、想一想:
钱塘江大潮壮观的景象形成与当地的地形有关吗?
2、你打算怎样向你的亲戚或朋友介绍钱塘江大潮?
语文教案 篇6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仿说,引导学生认识句子的结构,并鼓励学生说完整话,激发学生乐说的热情。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诵和背诵古诗,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
比较形近的字和复习学过的字的偏旁。
三、教学难点:
读句说句。
四、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1、谈话激趣:上节课,咱们在苹果园里摘了“生字苹果”,收获真不少!现在我们做个“过独木桥,夺红旗”的游戏。桥上有许多“拦路虎”(词语),只有读准它们,才能过桥夺红旗“
2、出示词语,学生自己练读,四人小组互读,教师巡视。
3、做过桥夺红旗的游戏。
(1)指名“过桥”。(一人读一排词语)
(2)四人小组接力“过桥”。(两排词语)
(3)男女接力比赛“过桥”。(所有的词语)
(二)、读读说说
1、谈话激趣:过了“独木桥”,我们又来到“我会读读说说”游览区。让我们读什么?说什么呢?(让学生自己发现)
2、读句子。学生练读,指名读。
3、引导学生认识“什么地方有什么”的句型。
(1)问:第一句讲什么?(我家门口)有什么呢?(一棵小树)
(2)请同学把第二句的“什么地方”用波浪线画出来,用横线把“有什么”画出来。
(3)指导读句子。用声音的轻重、长短读出“什么地方”“有什么”。
4、练习说话。
(1)把第一、二句“变一变”、“说一说”。
(2)把第三句补充完整:屋子里有( )。(指导用准数量词)
(3)扩展练习。
(三)、读读背背
1、看图,说说这只公鸡美吗?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2、读古诗《画鸡》。
(1)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2)四人小组互相读一读。
(3)指名读,学生评价。
(4)教师范读,学生评价。
(5)小组范读,男女生比赛读。
3、背诵古诗。
4、表演朗诵。
(四)、练习
挑战题:补充句子。
( )有( )。
( )有( ),有( ),还有( )。
五、作业布置:
回家复习汉语拼音中的平翘舌音和鼻韵母。
六、板书设计:
( )有( )。
            文档为doc格式